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头条 >> 正文

小工匠出彩大时代

发稿时间:2021-08-23 10:18:00 来源: 新华网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国正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对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需求极为迫切。但确有一些年轻人对进工厂当工人渐渐失去了兴趣,部分地方的制造企业出现“招工难”状况。可同时,也有另一些青年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创造着不平凡的人生。

  今日之中国,“十四五”扬帆起航,已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这是一个培养和造就“小工匠”的“大时代”,更多的青年将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上绽放青春光彩。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产业工人队伍,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大业。其中,对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中国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31.31万亿元,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亮眼成绩的背后不仅是以丰富劳动力为支撑的数量型人口红利,还有更为重要的以技能型人才为支撑的质量型人口红利。截至去年底,中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进入深入调整阶段,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方兴未艾,出现生态化、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及多业态融合的趋势。中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广大产业工人恰恰身处生产制造领域的最前沿,其中的技术工人更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教授周晔馨说,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但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要推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加快培养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大力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必不可缺”。

  年轻人进工厂意愿降低

  一段时间以来,在广东中山开服装厂的范老板经常举着招工牌出去招人,但往往无功而返。他的厂子有40多名员工,年龄多在40岁上下。为了吸收新鲜力量加入,他没少动脑筋。厂子提高了工资,可即便如此,也没能收获年轻人的“芳心”。

  范老板的经历并非个例。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主要用工地,部分制造业行业普遍面临“招工难”问题。

  全国劳动模范、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电焊工白映玉在一线工作了近30年,目前在公司技术部焊接培训中心工作,承担培养焊工的重任。“我学的就是焊接,毕业后到工厂当焊工是自然而然的事。”白映玉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

  “我们那时一进厂就打算干一辈子,很少会想着中途出来。”白映玉的话语中透着一股自豪劲,“直到今日,我对自己的岗位仍充满热爱!”

  与上代人不同,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95后”的王林今年有了新职业——调饮师。相较之前在工厂,他喜欢如今在奶茶店的工作,“用不同的原料,调配出不同口味的饮品才更有挑战性!”

  “除了收入、地位、晋升等影响因素外,当代年轻人的信息来源非常多元,也更追求自由和个性,而传统制造业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压抑,工作也重复且单调。”周晔馨表示,这样的环境与很多年轻人追求新鲜事物的个性格格不入。

  国家统计局前不久一项包括9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约44%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年轻人进工厂意愿降低,致使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更短缺。数据显示,我国技术工人占就业人员比重约20%,高技能人才占比约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国正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对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需求极为迫切。但确有一些年轻人对进工厂当工人渐渐失去了兴趣,部分地方的制造企业出现“招工难”状况。可同时,也有另一些青年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创造着不平凡的人生。

  今日之中国,“十四五”扬帆起航,已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这是一个培养和造就“小工匠”的“大时代”,更多的青年将在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上绽放青春光彩。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产业工人队伍,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大业。其中,对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

  中国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31.31万亿元,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亮眼成绩的背后不仅是以丰富劳动力为支撑的数量型人口红利,还有更为重要的以技能型人才为支撑的质量型人口红利。截至去年底,中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产业工人队伍的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进入深入调整阶段,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方兴未艾,出现生态化、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及多业态融合的趋势。中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广大产业工人恰恰身处生产制造领域的最前沿,其中的技术工人更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教授周晔馨说,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但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要推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加快培养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大力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必不可缺”。

  年轻人进工厂意愿降低

  一段时间以来,在广东中山开服装厂的范老板经常举着招工牌出去招人,但往往无功而返。他的厂子有40多名员工,年龄多在40岁上下。为了吸收新鲜力量加入,他没少动脑筋。厂子提高了工资,可即便如此,也没能收获年轻人的“芳心”。

  范老板的经历并非个例。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主要用工地,部分制造业行业普遍面临“招工难”问题。

  全国劳动模范、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电焊工白映玉在一线工作了近30年,目前在公司技术部焊接培训中心工作,承担培养焊工的重任。“我学的就是焊接,毕业后到工厂当焊工是自然而然的事。”白映玉的思绪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

  “我们那时一进厂就打算干一辈子,很少会想着中途出来。”白映玉的话语中透着一股自豪劲,“直到今日,我对自己的岗位仍充满热爱!”

  与上代人不同,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95后”的王林今年有了新职业——调饮师。相较之前在工厂,他喜欢如今在奶茶店的工作,“用不同的原料,调配出不同口味的饮品才更有挑战性!”

  “除了收入、地位、晋升等影响因素外,当代年轻人的信息来源非常多元,也更追求自由和个性,而传统制造业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压抑,工作也重复且单调。”周晔馨表示,这样的环境与很多年轻人追求新鲜事物的个性格格不入。

  国家统计局前不久一项包括9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约44%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年轻人进工厂意愿降低,致使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更短缺。数据显示,我国技术工人占就业人员比重约20%,高技能人才占比约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责任编辑:李华锡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