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文字列表 >> 正文

孔令桂:“以赛促改”着力培养创新创业高质量人才

发稿时间:2021-11-29 08:12:00 来源: 环球网

  【环球网教育报道 记者 吴婷】在近期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山东协和学院斩获“3金1银6铜”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获奖数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创造了民办高校“教赛创”模式改革的样板。

  据环球网记者了解,山东协和学院在本届大赛中荣获如此佳绩,与学校一以贯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密不可分。近日,环球网教育专访了山东协和学院副校长孔令桂教授,请他分享对于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宝贵经验。

  据悉,山东协和学院创建于1993年,目前已形成以工学为主体,以医学为特色,医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学校是全国就业50强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教育部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始终 实施人才培养“三改” 

  2011年,山东协和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自此,“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就成为该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学校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据孔令桂介绍,学校重视入学教育,注重强化创业教育。新生入学期间,学校重点塑造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二期间,以能力提升为重点,强化专业教育,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创新创业类课程,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各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参与,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及创业能力;在高年级阶段,通过创业项目实现专创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土壤。

  山东协和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贯穿始终,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三促”,实施人才培养“三改”,即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工作任务,实施“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三项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促进学校实现变轨超车。

  “教学+竞赛+创业”深度融合,重塑教学形态 

  孔令桂表示,山东协和学院探索“教赛创”模式,实现“教学、竞赛、创业”深度融合,重塑教学形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项目训练中挖掘实现自身价值的潜力,以教师为主导,变灌输知识为训练能力,全部老师采用项目式教学、全部学生实现项目式学习,学校将教学项目与创业项目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孔令桂告诉环球网记者,在学生参与整个项目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不断提高,真正实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举例说到,“学生为了解决某个技术难题,通常需要查询几十篇专业论文文献,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知识,通过改进项目设计提高能力,通过团队协作提高综合素养等,他们在不断地学习、改进、完善,螺旋上升,个人的理论水平及实践动手能力均得到极大提升。”

  同时,学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利用教学信息化平台,“让学生感觉处处都有老师的身影,但师生之间不再是受课堂环境限制的教学模式,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能够随时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答疑解惑。”

  除了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度改革,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为学生提供行业、企业最新信息,促成项目的搭建与推动。通过产教融合平台建立产业学院,以此创建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专业共建方式,达到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企业专家及教师团队共同研制教学方案并实施教学。

  据了解,山东协和学院实现了本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双万”目标,由量变到质变,取得了大赛奖牌数和大创立项数均居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孔令桂称,目前学校有3万余名在校生,而在今年的大学生双创大赛中,学校共申报基础项目10172项,参与学生30000余人次,即平均每三名学生参加一个项目,达到了“学生人人参与项目,教师人人指导项目”的目标。

  探索过程激励与结果激励相结合 充分激发师生参与竞赛的热情与动力 

  论及如何激发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竞赛项目的激情与动力,孔令桂谈到,学校从制度及奖励措施等多层面为学生参与项目比赛提供支持与动力,并将进一步探索建立过程激励和结果激励相结合的学科竞赛长效激励机制。

  首先,学校将双创课程全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双创课程纳入基础学分管理。其次,包括双创大赛项目在内的众多社会实践类项目均纳入学生创新实践学分管理,而学生的评优、考研保研等也均与项目比赛挂钩。由此,学校从学制制度及奖励措施上对学生参与项目提出学分要求,从而确保每位在校学生踊跃参与项目设计与实施。

  此外,学校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对教师团队实施动态考核机制,教师的职称评定及薪资奖金都与项目比赛联系紧密。孔令桂举例说明,“学校明确规定,无论教师职称级别高低,若在国赛中获得金奖则可直接破格升为正高职称,省赛金奖获得者可破格升为副高职称,其他比赛奖项均将获得相应加分及奖励。”

  打造“协和”模式 实现从“就业从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 

  孔令桂介绍说,,山东协和学院在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还有诸多推进措施。他提到,学校根据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特点,打造院系项目特色品牌,实现“一院一品”;即,一个学院承接一个品牌赛事,比如,护理学院可主办护理技能大赛,医学院则承接康复技能大赛,计算机学院则发挥专业特长深入互联网科技领域打造品牌优势,由此形成每个学院依托各自专业产业打造品牌赛事的效果。

  孔令桂还认为,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单纯地围绕模式变革,而最重要的是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意想法,鼓励学生延续创业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最终提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价值创造。同时,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在采访中,孔令桂向记者提到了 “木桶理论”及“打枣理论”;他补充道,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补短板”,并鼓励学生用好手中最长的“板子”去“打枣”,最大限度发挥个人长处。

  据孔令桂所述,未来,山东协和学院还将继续以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深度聚焦产教融合、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教赛融合等,持续不断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激发师生的“双创”热情和创造力。学校将持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产出导向制,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围绕学生的发展、就业重点开展教学内容及方式的调整与变革,从而实现从“就业从业教育”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同时,学校还将进一步持续落实项目式教学、体验式学习及协同育人模式。比如,学校要营造浓厚的双创氛围,为师生提供创新创业所需的各类硬件环境及软件设备,例如孵化基地、实验中心及实习基地等。

  经过多年实践,山东协和学院目前已探索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断引导和激励大学生“敢闯、会创”,学校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而不断奋斗。 

责任编辑:李华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