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青年之声|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大学校园掀传统文化热潮 收获宁静培养文化情怀

发稿时间:2017-06-14 11:2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南昌6月10电(通讯员 杨佳煜 陈钰翔)传统文化大放光彩的今天,由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几款优秀节目让中华传统文化再次“火”了一把,诸多高校也掀起了一波学习传统文化热潮。为积极响应文化号召,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开设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栏目“四者”系列活动:诵读者——铿锵有力诵经典;歌舞者——声形兼具绎情怀;写作者——梦笔生花书志向;践行者——身体力行找担当。

  该校软件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建波认为,“四者”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品味经典,回归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收获宁静,培养传统文化情怀,丰富内心世界,充实课余生活。

  朗读者:铿锵有力诵经典

  诵读者第一期诵读篇章是梁启超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的散文《中国少年说》,文章极具鼓励性,有极强的进取精神。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妇硎,有作其芒……”朗朗诵读之声,在礼堂回荡。强烈的民族精神,少年的壮志凌云都在诵读声中回响。

  许多人在“软件新闻”公众号下留言,表示工科学生能够诵读经典,参与到这样的诵读活动中真的令人刮目相看。“看了公众号新推出的几款节目,再也压制不住内心对诵读的渴求,正好学院有此活动,当时就报名参加了。在和同道中人的一起诵读中,去品味传统留下来的精华,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也提高了自己的内在修养。”16级软件工程专业夏雨葭在准备下一诵读篇章时说道。

  朗读者还将朗读一系列文学巨匠的优秀作品,例如林清玄的《心的丝路》、朱自清的《欧游杂记》、老舍的《又是一年芳草绿》。

  歌舞者:身形兼具绎情怀

  歌舞者主要由热爱文艺的近百位同学自发报名组成,合唱的第一曲歌曲《同心共筑花椒梦》由该校党委副书记汪立夏作词,词中“孔目湖边百鸟鸣,马鞍山上传书声。天佑桥下水涵灵,古驿道启新征程。”描绘了这所位于江西南昌,被戏称为“铁道口皇家男子学院”的校园优美风光。一湖孔目鞠清波,双轨列车共交通。文武教育展风采,山水如画是交大。同学们也在自媒体评论区中留下如此文字,以表达对学校优美风光的赞颂。

  文字附上音符,在近百位歌舞者的共同合唱下,歌词有了新的生命。歌舞者不仅演唱自编曲目,也将演唱经典红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红旗飘飘》《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经典曲目都在其列,还将表演民族舞蹈,例如傣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蒙古族的《鸿雁》、藏族的《唐古拉风》、苗族的《花背篓》。

  写作者:梦笔生花书志向

  图书馆是这所学校学生常去的地方,该校据图书馆统计全年借书量,评选出2016阅读优秀之星十人,然而纯工科学院软件学院便占有两席之地,他们平均三天就要阅读一本书。

  写作者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只有输出,没有输入。那样的文字是贫瘠的,是失去生命来源的。写作者每周阅读一本经典名著并写下感悟,“本周我写的是《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原著我已经读过很多遍了,每每都能收获新的感受。能够和同道中人一起读书,更有效地读书,使我收获很多新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思维的碰撞和足量的阅读使我更加快乐。”14级软件工程+机电专业曾令伟说道。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主席王磊也在写作者之列,媒体和写作是区分不开的,图片、视频的种种新的形式的出现,都需要文字的解释和分类。

  践行者:身体力行找担当

  华东交大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欧阳自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海龙、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海强等优秀人物在这种氛围之下涌现出来。践行者通过选拔,优中选优被挑选出来,为学院、学校树立榜样。践行者分为创新创业标兵、社会工作标杆、专业学习榜样、为人处世楷模四个类别。严格选优、多元化选优。

  据了解,近年来,华东交通大学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也得到显著的进步;同时加强学术科研文化氛围,校友中不乏创业能手。初步形成了山水生态文化品牌、孔目湖人文品牌、轨道交通文化品牌、创新特色文化品牌等,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实现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软件学院大胆创新,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此举在江西省高校中尚属首创,成为该校办学亮点。学院和江西微软技术中心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开设“3+1微软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就业率。“四者”系列活动在这个工科学院引起了一阵轰动,也为这所工科院校注入了更多的传统文化血液。

责任编辑:王龙龙 何俊玲(学生编辑)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移动版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x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