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志愿者为家乡农产品代言

发稿时间:2020-06-23 08:2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不久前,天津财经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吴欣瑶体验了一把“直播”带货。

  她和几位同学走进田间地头,在挂满瓜果蔬菜的田垅间里,通过直播镜头让家乡天津市蓟州区两个困难村的绿色农产品在云端亮相,吸引了全市许多高校师生的关注,为原本静静躺在村里的绿色蔬菜打开了新的销路。

  吴欣瑶的另一个身份是天津财经大学帮扶蓟州区下仓镇乔安子村大学生工作室的一名志愿者。自天津市启动结对帮扶困难村项目后,天津财经大学驻村帮扶组从2017年8月起进驻了乔安子村和与之相邻的沽东村。成立大学生工作室,邀请蓟州籍大学生加入,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成为驻村帮扶组打开当地摆脱贫困现状的一把“钥匙”。

  位于天津北部的蓟州区是全市唯一的半山区,而这两个村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一到村里,驻村帮扶组组长、乔安子村第一书记李强和同事们就一头扎进老百姓家中,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一圈走访下来他们发现,如今村里的主要劳动力,年龄大多六七十岁,村里还有不少因病致贫的低保户和特困供养户。

  摆在帮扶组面前的难题一个接着一个:村民普遍老龄化、学历低、技能单一。最让人头疼的是,很多村民和个别村干部观念陈旧,对帮扶组开展的一系列改变当地落后面貌的创新办法并不理解。有的村民甚至直接对李强说,“干脆一年给我们村20万元,其他的都别管了!”

  李强清楚,要想带领村民摆脱贫困,首先观念不能“贫困”。他跟村民聊天得知,村里历史上重视教育,近年来出了不少大学生,比起周边的村庄,这里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更高。然而和全国各地其他的村庄一样,这些年轻人一旦通过高考离开了家乡,便不再愿意回来。

  能不能发挥这些大学生的力量,让他们用自己的好点子给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帮扶组向以天津财经大学为主的全市大学生们发出志愿者招募的消息,没多久,乔安子村大学生工作室揭牌成立了。天津大学在读博士生、大学生工作室负责人乔玉茜正是从这个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她太理解农村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迫切心情,与此同时她也明白,作为“村里的希望”,自己必须肩负起用所学知识回报家乡、让乡村振兴的使命。

  大学生的到来,给沉闷的村庄带来了青春亮色。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群策群力为村里设计了村徽、村标、村旗,还联系天津市的一些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一起来到村里,一起动手把村里破旧的墙壁粉刷成一面面靓丽的文化墙。

  在帮扶组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开始思考如何能给这个村子找到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通过调研发现,这里耕地面积有限,村民大多种植玉米、小麦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于是大学生和帮扶组的老师们经过反复研讨,启动了“为蓟州绿色农产品代言”活动。

  按照他们的设想,首先邀请农科院专家帮助村民规划新的种植方案,改良农业生产结构,将种植方向转向经济附加值更高的绿色农产品;然后启动直播代言等销售方案,解决乡村绿色农产品进入城市消费者生活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利润空间,帮助村内低收入困难群体增收。

  蓟州区好山好水,为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地的黄花山核桃、盘山磨盘柿、天津板栗、红花峪桑葚等声名远播。为了让两个困难村通过消费扶贫让村民的钱袋鼓起来,帮扶组协助村里成立了拓新农业发展公司和铭心农业发展公司。天津市农科院专家王胜军受邀多次来到村里考察种植情况,疫情期间还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办法,与农户交流,同时向他们传授新观念、新技术。

  大学生们也成为网络主播,通过一次次直播和线下活动,为家乡的农产品代言,随着一批批绿色果蔬农民从大山运进城里,再摆上市民的餐桌,困难村也在一点点发生变化。李强介绍,目前除了天津财大之外,大学生志愿者还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倡议全市其他高校也积极参与进来,把蓟州区优质特色农产品直接引入校园,既为蓟州农村低收入户进行捐购,也为各高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特色产品。

  公司成立2个多月来,已销售农产品近30万元。李强说,销售的农产品不少都是来自村内低收入困难群体家庭,“我们以高于市场均价的价格收购,让当地农户看到了通过自身奋斗改变生活的希望。”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