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世赛获奖者将技能“上线”直播

发稿时间:2020-05-11 09:2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5、4、3……”面对摄像头,听着直播开始的倒计时,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烘焙项目铜牌获得者张子阳略显紧张,“该说些什么?万一冷场怎么办?”

  上课并非难事,他自去年第45届世赛结束后便留校任教,在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担任烘焙技术教练,培训下一届世赛选手。但将烘焙搬到直播间,这是他首次“试水”,主题是讲授如何制作黑麦圆面包。

  打面、出缸、醒发、分割……黑麦圆面包的制作已是“轻车路熟”,在准备第45届世赛的那两年间他做过至少6000个这样的面包。第一次通过直播来讲课,他总觉得“怪怪的”,因为“只能对着摄像头讲,看不到人,操作时也无法看到网友互动”。

  直到直播结束,他才知晓此次直播共计3000多人次观看,从和他们后面的交流、互动猜测,他们之中有烘焙专业学生、店面员工,也有业余的烘焙“小白”。这也是张子阳第一次拥有这么多“听众”,“说实话,挺开心的。”他觉得,将自己的一项技能展示给更多的人,并和大家交流技能,这或许就是技能直播的意义所在。

  如此想的,不仅张子阳。直播课已成为疫情期间的一种教学“常态”,能否将原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上线”直播?不少职业院校的老师进行了尝试,其中有多位世赛冠军。

  在4月26日进行面向公众的直播前,第45届世赛数控车项目冠军、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数控车技能教练黄晓呈已经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直播授课,但仅面向该校8位第46届世赛的备选选手。

  “数控车项目的内容中70%~80%为实操,主要是要靠动手练,熟悉每件工具、每个流程步骤。”黄晓呈告诉记者,数控车项目比赛所用的尺子有三四十把,刀具有100多件,且每种工具规格、型号均不同,“长时间练习训练,就是要使比赛时用哪个工具,选手不需要思考,它已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肌肉记忆”。

  怎么将这一技能训练进行直播讲授?黄晓呈将训练任务拆解,主要讲授该技能所涉及到理论知识以及无需运用数控车完成的编程部分。即便是这样,讲起来也非易事。“原本在机器前操作一下就能讲清楚的内容,现在需要想怎么组织语言表达清楚。”原本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备课,现在基本上需要一天才能完成。

  “在网上搜罗各种资料做PPT还比较容易,难在要录视频,因为视频会让学生更直观看到怎么操作。”黄晓呈对自己的教学视频要求无差错、流畅,但之前从没倒饬过视频录制的他在刚开始录时总是磕磕绊绊、结结巴巴,半个小时时长的视频有时要录上五六遍,“反复录,反复看,有时能录到凌晨两三点”。

  但即便如此,离开实践操作的技能讲授或多或少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

  根据第45届世赛美发项目冠军、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职业高级中学美发专业教师石丹的两三次的直播经验,一堂网课长达1个小时,往往需要压缩以往两节课内容,而纯粹靠老师讲,学生只能领悟到70%~80%左右。

  “再比如之前我们也遇到过,有种零件加工的办法理论上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实践起来就会使得零件发生变形。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不断去操作去发现问题所在,解决它。”但第44届世赛数控铣项目冠军、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数控铣技能教练杨登辉也很无奈,和黄晓呈一样,只能先把能搬到线上进行讲授的内容前置,以理论和电脑操作为主。

  备完课的第二天早上8点半,黄晓呈会准时在某社交软件上与学生进行视频,讲完也不关摄像头,他要在线盯着学生画图、编程等,一方面为方便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线上”监督,以防学生“逃课”。

  即便这样,学生们“掉线”的情况还是频出,比如“起床起晚了”“家里亲戚来了需要招待下”等。慢慢地,每天能准时上课的学生已从8位变成了5位。

  在黄晓呈看来,直播课程考验的不仅是老师,也是学生的自觉自律,“如果是在学校训练基地,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两点一线,从早到晚学习、训练,有教练盯着,也有同伴陪着,但在线上,外部的很多约束都失效了”。

  杨登辉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后来,他干脆让学生自己根据比赛日期制定训练计划,增强赛前的“危机感”,同时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拨进行训练,比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着重夯实基础,对实践经验已经很丰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石丹会在课程中不定时进行打卡、签到来给学生一些约束;黄晓呈则想办法让每天的训练变得不同,以防学生觉得枯燥,还时不时开次主题班会和大家谈心。

  通过这段时间的线上“磨合”,黄晓呈倒有些意外的发现和收获——隔着屏幕,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班会上,“他们都比线下更热闹些”。

  “以往大家在一起基本上都是训练,会比较沉闷,但在线上直播时他们都更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更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黄晓呈举了个例子,以前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更愿意自己闷头去摸索,但在线上更倾向于分享和讨论。

  在石丹直播课程的互动区亦是如此,留言一条条冒出来,“以前提问,课堂上大家都不怎么积极,现在倒是发言很踊跃”。在她看来,这或许是因为“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00后,在网络上表达是他们更习惯、更自然的一种方式”。

  如今再回到线下,走进实训车间,黄晓呈觉得自己通过直播课收获的不仅是课件制作、教学能力的更新和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与学生无形中亲近了许多。这也让他有些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和学生深入沟通、交流很重要,“以前只是知道这个道理,但现实上了一堂更深刻的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