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在“双高计划”总体要求中明确,要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在改革发展任务中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2019年10月,教育部公示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公示名单》。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位列公示名单之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专业群是学校申报“双高”校的两个重要专业群之一。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以来探索实践“五四三二一 打造媒体融合背景下与“双高”适应的二级学院大思政格局”取得初步成果。“五”,即“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即“四大”主体,层层夯实育人层层责任;“三”,“三风”建设,持续提升师生精气神;“二”,即“两大”职能,筑牢第一课堂育人阵地;“一”,即“一个”融合,强化品牌塑造、氛围营造。
“五育”并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大学的使命,就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院紧紧围绕落实根本任务,强化“五育”教育。
“五”注重,强化“五育”并举。注重德育教育,通过第一课堂的课程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班团活动、社会实践,将党的新思想新理念,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题、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智育教育,将艺术设计创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艺与现代学徒制紧密结合,教会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练就干事创业的看家本领;注重体育锻炼,强化体育课教学,通过实施“跑向成才”计划,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向运动场,通过体育锻炼,培养良好体质、意志品质;注重美育教育,艺术类专业课程训练学生观察美、设计美、创作美的能力,学院设有广西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健全人学生与身体有障碍学生相互关爱,更是形成了大学大爱的大学风尚,他们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了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注重劳动教育,我们将劳动课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学院大师工作室、非遗博物馆每年接待大量的国内外嘉宾参观访问、见习培训,清洁并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他们在身体力行中培养了劳动光荣的思想和自觉行为。
“四大”主体 层层夯实育人责任
大思政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学院强化发挥育人主体责任和主观能动性,党政班子、中心(室)、专业团队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层层发挥作用,层层压实责任。
强化党政班子关键作用,构建大思政格局。学院党委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责任,从总体上把关定向,建立健全制度,培育并打造好艺术工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品牌,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学院行政强抓内涵、筑牢第一课堂主阵地。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和教学内涵改革,加强师资培养,强化内涵建设,落实好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学院根据《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党政班子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学院课程思政改革工作,邀请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研讨会,并通过专业课、竞争性公开课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落地生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筑牢第一课堂主阵地建设。
强化中心(室)骨干作用,抓好制度落实。各中心(室)各司其责,强化制度落实。学院办公室强化党建、行政事务综合、高效、全面落实、监督职能。学院教务中心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一套课程思政的规范标准,落实并监督实施,指导教学团队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扎实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课程思政育人。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专设相应实践学分,积极开展课程政治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听课制度,强化效果反馈、诊断与改进。
强化专业团队落实责任,聚焦教书育人本职。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具有落实既教书又育人工作的一线骨干力量。学院通过发挥专业团队核心作用与带动示范作用,通过积极组织团队教师加强集中学习、集中研讨、集中备课,不断增强大思政意识,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确立专业课程示范课,开展思政公开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程活动,激励团队老师积极开展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的研究,把课程思政改革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
强化辅导员引路人职责,打造优秀班级文化。学院注重加强班主任、辅导员管理和服务水平。班主任、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通过开展“两定期一灵活”活动,积极打造班级文化。定期召开班干、宿舍舍长会议,建立宿舍长晚点名制度、安全信息员制度;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根据不同的主题,将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学雷锋、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主题班会;灵活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关爱活动、“跑向成才”活动、文化创意等活动,学生在团队实践活动中,营造向上向善、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风”建设 持续提升师生精气神
学院通过持续强化“三风”建设,强化提升教师、辅导员干事创业热情和责任心,强化提升学生创新创意、成长成才精气神。
强化“三风”建设顶层设计。学院印发《“强化三风建设抓内涵 助力双高建设上台阶”专项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三风建设”领导小组,通过“三抓”、“四讲”(即抓政治学习、抓作风建设、抓工作落实,讲原则树正气、讲团结促和谐、讲务实比贡献、讲主动会创新)落实“三风建设”任务。学院将“三风”建设贯穿教书育人始终。
强化大数据融合着力。学院建立课堂大数据,以考勤数据为“引线”将学生管理、班主任辅导员管理、任课教师管理融合在一起。主抓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将谈心谈话、纪律教育关口前移,在教、管、学融合处着力,学院学生旷课数量和比例持续下移并稳定在较低水平。将课程思政改革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和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目前已开展6门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召开课程思政研讨会,制定课程思政课程标准,筑牢第一课堂教书育人主阵地,取得初步成果成效。
强化入学、毕业文化品牌建设。学院创新打造入学文化之旅与毕业文化之旅品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校园文化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肥沃土壤”和“新鲜空气”,润泽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心。开展入学第一课——书记党课、毕业最后一课——书记党课,举行“三鞠躬 我们就是一家人”感恩仪式,将“守初心、担使命”的种子厚植到学生心灵深处,让新生、毕业生在深受思想洗礼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两大”职能 筑牢第一课堂育人阵地
教书与育人工作,是“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关系。落实教书育人“两大”职能的主阵地是第一课堂。教师队伍和实训支持体系是落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两大关键支撑。
强化名师引领第一课堂教育。学院强化名师、非遗传承大师在第一课堂的引领作用,将“教书”与育人两大职责融为一体。学院已累计培养3名教学名师,其中国家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两人。同时将国家级、自治区级非遗大师引近来,在课程育人工作中建立“民族技艺大师工作室”。引进国家非遗传承人建立壮锦织锦谭湘光大师工作室;引进桂作家具大师王建阳、广西民族剪纸技艺大师钟匀睿、民族金属工艺大师黄冬鹏等民族技艺大师入校开设非遗选修课、新品设计研发课、传承人学徒课等课程,使得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与非遗大师零距离接触,感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院全面推进室内设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千万工程”、“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项目”、“现代学徒制”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项目验收。
强化实训基地第一课堂支撑作用。学院建立建筑室内设计示范特色专业实训基地,推进建筑室内设计示范特色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制定,完成课程改革等软件建设;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织绣工作室及展示厅建设,开展壮族民族服饰的产品研发,完善多媒体课程建设。多年来,学院带领团队奋斗在高职教育改革前沿,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抓住每一个机会攻关各种教改项目申报堡垒,构建了富有民族地区特色的高职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和东盟地区的职教改革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并以学校申报与建设全国“双高”校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实训基地第一课堂支撑作用。
“一个”融合 强化品牌塑造氛围营造
学校历来重视媒体融合发展,于2014年6月6日成立广西高校第一家新媒体中心,于2018年4月17日建立广西高校第一家融媒体平台并投入使用,加强融媒体人才培养,品牌塑造,探索“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互联网+思想政治”。学院紧密围绕学校融媒体建设、品牌塑造、氛围营造开展学院人才培养、美誉度提升、媒体融合工作。
融合互联网思政人才培养。学院开设有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数字艺术人才。依托该专业,建立有“金葵TV”学生社团。“金葵TV”学生社团成员是学院各项大学文化体育活动的摄影摄像、音视频作品创作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学院门户网站、微信、微博、宣传栏、“党建+”工作简报、外媒等融媒体内容创作者。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金葵TV”学生社团成员也是南职融媒体平台的骨干力量,他们参与学院的融媒体内容制作的同时,也参与到南职融媒体平台的工作。他们活跃在学校、学院的各大文体活动、网络思政的活动中,与播音主持、新闻采编、动漫制作等多个专业的老师、同学一道参与融媒体活动策划、内容创意与制作,逐渐融合成长为互联网思政人才,对做好互联网思政,起到了很好的人才支撑。
融合一个氛围营造。学院党委坚持党要管党、党管宣传原则,积极利用官方主流媒体、学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党建+”工作简报、宣传栏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宣传,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第一时间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网,集中宣传中央、地方、学校、学院的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与活动实践。定期编撰《“党建+”工作简报》,及时总结提炼学院党建工作、教书育人工作创新做法和成果成效。学院教书育人典型人物、现代学徒制改革、残疾人高职教育等教育教学成果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对标争先、三亮三比”挂牌上课、“佩戴党徽亮身份、双高建设立新功”、《党旗引领 育人铸魂》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创建、《三鞠躬,我们就是一家人》、《艺术工程学院抓紧五个一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典型活动得到了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融合报道,这进一步促进了学院育人品牌的提升,也为广大师生营造起了奋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