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将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引向深入,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引领学生成长为目标,注重学生价值引领、职业素养、实践创新、技能展示等育人活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实践育人体系,引入“学生信息化成长平台”,有效发挥全媒体的优势,构建学生素养培养和思政教育新格局,构建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一、构建多元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18个基本要点;结合高职学生的年龄、学段与自身特点,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和具体要素进行结构化分析,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需突出职业情感、工匠精神和技能创新等元素,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多元融合,实践养成”;“学生信息化成长平台”不仅把对素养的监控和评价量化为各学科的考试分数,而且采用“过程记录、量化反馈、开放多元”的综合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给出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科学评价指标。
二、发挥全媒体大数据优势,精准实施思政教育
“学生信息化成长平台”设置了多个模块,除了对学生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进行记录,还将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得分计入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分为科目课程和活动项目两大类。科目课程有专题教育、观摩学习、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活动项目有文体活动、科技活动、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的科目课程和活动项目,获得相应的素质学分,有效发挥“成长平台”的育人功能,提升育人活力,促进核心素养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平台数据的应用分析,教师可以查阅每一名学生的综合表现,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操作习惯”进程,并通过平台直接向学生进行评价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存在的不足和提升方向,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反思自身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并及时改进完善,整改提高,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成长。平台还设置了家长观察窗口,家长可以通过平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全方位的表现,与学校协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平台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学校全员育人,家校协同育人,学生自主育人”,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优化学生信息成长平台,落实育人根本任务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基础教育学院根据“学生信息化成长平台”大数据反馈的各项指标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和调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学院以“项目化教育活动”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兴趣及专业优势,围绕实践育人主旨搭建了与各专业相关的项目活动实践平台,形成了“融通专业、服务社会”的“德智共育、师生共建”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同时学院积极挖掘和利用区域教育资源,设计活动项目,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积极开展“京西非遗文化”体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探究、“京西古道”踏步、“五里坨民俗文化馆”志愿服务,“学校与街道社区文艺联欢”联演等系列特色品牌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强化组织管理、价值引导、优秀示范、效果评价,并注重“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充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增值育人功能与教育效果。平台活动项目的开设,不仅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与素养,还促进了学生了解社会、体验价值、增长见识、培养品格、完善人格。
基础教育学院在“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中应用“学生信息化成长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学科与专业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一起分析平台数据,在帮助学生提升学科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思想价值引领,培育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本科院校同台竞技,指导教师团队与参赛学生一起备赛演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学科专业水平和应该能力,又使学生学到了锲而不舍、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近年来获得3项国家一等奖,8项国家二等奖,9项市级一等奖,2017年贯通15级学生获得国家一等奖的论文被全文收录于教育部大学生在线网站,节选刊登于《工程数学学报》;“贯通培养”学生在其他技能大赛、学科竞赛,世园会和国庆志愿服务,学生体育与体质测试,组建学校首个学生“海之韵”乐团,文明班级,五星宿舍等方面都在北京市和学校名列前茅,“三全育人”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