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 夏凌云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孙海华
“虽然舍不得,但你是红军的后代,我们都支持你!”德育答辩会场,面对视频里爷爷的嘱托,年轻的郝思诚热泪盈眶——这一幕,发生在我国培养空军通信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郝思诚正是学院二大队四队的一名学员。
郝思诚的爷爷参加过上甘岭战役,是一名志愿军老英雄。今年的学院德育答辩会上,爷爷特地托郝思诚的母亲带上军功章,专程从兰州赶来学校,鼓舞毕业学员们奔赴祖国边疆建功立业。
空工大信息与导航学院座落于古城西安,其职责使命是为我国空军培育通信胜战的“尖兵”。60多年来,5万余名英才从这里先后走出,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建功。
当好新时代“举旗人”
组织德育答辩、举办强军故事会、打造精品大课堂、开设官兵小讲堂……在空工大信息与导航学院,创新思想教育模式、引导广大学员坚守初心始终是在学员心中厚植强军报国信念的基础。
今年初夏,还未到毕业季,学员一大队教导员彭卿的办公桌上便堆起一沓厚厚的“三到”申请书,主动申请奔赴艰苦地方的学员络绎不绝。“在大家心目中,分配到祖国边疆建功立业,是一份最崇高的殊荣。”彭卿告诉记者。
在学员一大队的电子屏上,每天都会滚动出现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他们洋溢着微笑,眼里闪烁着憧憬和向往。这些都是在毕业前递交了“三到”申请书,即将奔赴祖国边疆的学员们。
越临近毕业季,大家发现,越多的不同笑脸出现在大屏幕上,有登上中央电视台的“精武尖兵”杨阳光;有在西藏驻训时,第一个递交“三到”申请书的王志翔;有两次打破3000米校记录的女学员丁辰,等等。
毕业前的“三到”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丁辰等5名学员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大家纷纷在“到基层,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大型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姓名。据了解:近年来,该院学员100%服从组织分配,用实际行动对初心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勇赴新战场“织天网”
海拔4000余米的青藏高原,空气稀薄,阳光炙烤着大地。一张张被强烈紫外线晒得黝黑的脸庞,却愈发显得坚实笃定——他们是该院首次赴西藏驻训的毕业学员。23天的驻训即将结束,面对鲜艳的党旗,学员们发出的“苦练精训当尖兵”誓言掷地有声。
暂别安逸的校园环境赴西藏驻训,对学员们来说是一项身体和心理上的“极限挑战”。和部队官兵同吃同住、在雪域高原开设阵地、进行装备实操演练……学员们的“初”表现让部队官兵们竖起了大拇指。
据介绍,驻训是学员毕业前的一次大检阅,通过驻训,学院得以不断校正办学育人的“准星”,让校园真正成为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源头。“驻训让我离一名合格通信尖兵的目标更近了!”谈到驻训体会,学员王志翔更加自信。
驻训,也只是学员毕业前的“大考”之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空军通信军官,学员们还要通过身体素质上的“大考”——“体能联考”;装备技能上的“大考”——“毕业演练”。
火热的六月,装备训练场成为学员们的战场。在这里,毕业综合演练如期展开。故障排查、装备抢修、参数设定、体系构建、组网运用,面对突发通信故障,学员们反应迅速,应对特情雷厉风行……大家成功跨越了从课堂到战场的鸿沟。
面对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信息通信和导航方面“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逐步削弱,学院感受到了催鞭赶超的压力。学院找到了“坚持教为战,学为战”的路径,从本科教育的“指技复合型”初级指挥军官,到任职教育的“岗位拓展型”全能人才,再到研究生教育的“技术运用型”行家里手,组织学员走出校门参加部队联演联训、暑期实习,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实战化训练的“主战场”,使学员毕业即能迅速适应实战演兵。
紧握新征程“接力棒”
显示屏替代了传统黑板,人人手持平板电脑,活动课桌自由移动组合,视频播放、人机交互、模拟实操……在空工大信息与导航学院,现代科技在传统课堂上大显身手,课堂教学被重新定义。
空工大信息与导航学院广泛推广运用“智慧教室”,《通信原理》课程刚刚在APP发布,即赢得点击率过万。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在学院比比皆是,效果明显——学院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开展军地交换生培养;学员参加全国大学生物联网竞赛、无人机等国内大赛,获一等奖近百项……
既帮助学员夯实专业技能,又在信息通信领域之巅苦心钻研。前不久,始终冲锋在信息通信领域的最前沿的王布宏教授,荣获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称号。同时,一系列由学院教员研发的装备不断在部队推广使用,填补了装备领域的多项空白。
“作为培育空军通信技术人才的‘摇篮’,学院已先后走出50余名将军,培育了5万余名通信技术军官。”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努力把学院建设成学科专业、教学质量、科研学术、教员队伍、办学条件‘五个一流’的空军信息通信一流专业院校,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