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蓉漂”为何争相闯西南

发稿时间:2018-11-30 00:0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北漂、沪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线城市,对人才而言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崛起,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也开始加入其中。一个近年来诞生的热词——“蓉漂”,就是这一变化的缩影。

  在“蓉漂”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是海外人才。随着该人群数据的不断攀升,位于中国西部的成都高新区越来越“洋气”了。

  包容的“基因”,一直存在于成都这座城市的“细胞”之中,而成都高新区则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区域。走在成都高新区的街头,人们不会对外国人报以好奇的眼光,因为在这里“都见惯了”。

  过去30年,随着外来人口的陆续集聚,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容并包的社会环境,促使成都高新区在潜移默化之中造就出一种新型移民文化,同时也造就了成都高新区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

  “蓉”纳百川 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30年前,高新区还是成都的城乡接合部,农田遍布。30年后的今天,这里已是成都最繁华的区域之一,高楼林立,人潮涌动。这里行走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人们,他们在此创业、生根、发芽。

  种下政策梧桐树,引得人才凤凰来。海外人才相继入驻蓉城,引来了诺贝尔奖得主的目光。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团队6个,聚集海归博士(后)1200余名、两院院士19名,培育和引进省顶尖团队30个,占四川全省的42%;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1762家,聚集各级人才52.5万人。

  柔性引才吸引海外人才纷纷在这里落地生根。“天府人才行动·海外行”连续3年在美国硅谷、韩国首尔、德国法兰克福、瑞典斯德哥尔摩、加拿大多伦多等地吸纳人才,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到成都高新区。

  如今,在成都高新区的天府软件园、天府新谷、孵化园、金融城等产业园区,随处可见的海外“蓉漂”,他们在此创业就业,甚至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和本地人一样喜欢大熊猫和成都美食。

  不仅如此,海归们回国后也直奔中国西部的成都。以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这家由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创建的公司,吸引了众多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年轻人,聘请国际知名生命科学家6人为顾问。

  2018年月,成都高新区发布《实施“金熊猫”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力争到2025年引进2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全球人才活力区。

  “有为政府”让人才大有作为

  “人”是发展的根本。成都高新区30年历程中,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创造条件,接纳更多满怀创业激情的海外人才。

  早在1998年8月,成都高新区创办了中国成都留学人员创业园,这是国家人事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仅一年多时间,就吸引了近200名留学人员前来咨询、洽谈,成立了33家企业。

  除了推行本土政策,成都高新区还积极走出去吸引人才。2009年,成都高新区首次赴国外招才引智;2010年,成都高新区在国外开建“海外人才工作站”,通过与跨国企业集团、高科技园区进行长期对接,以专场活动的方式与当地人才中介机构携手,推介成都产业优势及发展,吸引科技高端人才来成都发展。

  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处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始终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招才引智。

  2016年9月出炉的《“菁蓉·高新人才计划”政策》,成都高新区设立了总规模达10亿元的人才资金和两支投资基金。今年2月,成都高新区人才政策全面升级,“金熊猫”人才计划50条正式对外发布,将面向全球招揽顶端人才。近3年来,成都高新区累计给予人才扶持资金11.78亿元。

  在成都高新区引进人才的举措中,“离岸基地”是另一个关键词。因为离岸基地的存在,人才不必“为我所有”,却可“为我所用”。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在全球布局25个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工作站,成立2亿元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金。

  在引进包括海外人才在内的人才队伍时,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成都高新区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入手,将人才引进门槛要素从“学历”转变为“专业”;将人才政策焦点从落户转变为安居;将人才评价标准从数量规模转变为效用发挥以及创新动能的形成。

  不仅如此,成都高新区还构建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政策支撑体系,按照主导产业细分领域人才特征制定激励措施,分层分类配套人才奖励、项目扶持、人才公寓等政策。

  同时,对于企业关注的人才政策,成都高新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了针对重点产业企业人才发展的若干政策。

  海外创业者助力中国西部发展,西部创业者走向海外

  30年发展变迁,成都高新区从2.5平方公里起步,发展到了今年613平方公里,“一区四园”的空间格局已经形成。在这些可以看得见的累累硕果中,成都高新区的海外奋斗者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4年,来自四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一起创办了“老外HERE”,这是一家针对海外人才的猎头公司。在创业过程初期,聚集在成都的海外人才越来越多,但因为信息不对称,很多人初到成都时,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很陌生,甚至错漏百出。为了帮助来成都的外国人尽快融入本地生活圈,“老外HERE”为他们提供找房子、找工作、办公交卡、电话卡、银行卡等生活“一条龙”服务。

  多年来,“老外HERE”在成都高新区举办了很多跨文化交流活动,如“老外春晚”“老外Here足球之夜”“凡尔赛宫舞夜”“火锅派对”等,他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文化活动帮助来到成都高新的外国人了解成都,融入成都。

  四年过去,现在的“老外HERE”不仅形成了一套帮助海外蓉漂人才成功融入成都的工作体系,还通过高频率在海外和中国举办一系列国际文化活动,推广中国文化和企业,吸引更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到中国,来到成都高新工作或者创业。“老外HRER”的合伙人欣喜地看到海外人才与成都的融合变化,她把这些归功于开放包容精神的形成。

  成都高新区开放包容的精神内核也深深嵌入初创型企业创新基因中,这些企业的运营者从企业落地后就耳濡目染全区包容开放的氛围。

  2018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8)上,来自成都高新区的新经济企业组团,携带各自的最新技术产品亮相,惊艳国外同行。

  不仅如此,在成都高新区,还催生了一批“出海”企业。海外企业走进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双方企业在产业链条上下游互通有无、共谋发展中。

  正是在这种“蓉”纳百川的氛围影响下,开放带来了互动,国内外双方通过相互接触,增进彼此了解,形成了一种彼此共融的“高新文化”。如今,成都高新区刚刚迈过30年的门槛,这种文化带来的种种多元性和可能性,仍将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区域演绎。

  (数据来源:成都高新区)

责任编辑:崔宁宁
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