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娱乐|时尚|财经|军事|体育|创业就业|高校|旅游|发现|视频|游戏|汽车|青春励志
清华毕业生留京数量下降 名校毕业生离京具风向标意义

发稿时间:2017-03-24 09:34:0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网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清华毕业生留京数量逐年下降,已连续4年低于50%。

  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就业,而二三线城市的发展速度愈发加快,也给清华大学等名校的“高材生”们提供了更多工作机会和才能施展的舞台。事实上,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也确实需要更多人才的补给。在此背景下,清华毕业生京外就业率逐年提升,并不让人意外,对于区域均衡发展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同时也表明,当地大学生中的有识之士,正在主动转变就业观念,到国家更需要、更能实现自身职业理想的地方发展,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但笔者又想到,清华毕业生的离京率在短短10年内提高了16%,如此大的变化,是否也与北京对毕业生们的吸引度下降有关?这些年,逃离北上广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对于谋求京外就业的毕业生,还是工作一段时间后的“逃离者”而言,高房价、户籍、空气质量等,恐怕是影响他们选择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毕业生离京率的提升,清华大学并非孤例。如北京大学早在2012年就曾公布数据,当年北大约七成本科生、四成研究生选择京外就业。一方面,这确实是他们经过理性权衡后的自主选择。但也要看到,较之于一些就业者在工作几年后选择“逃离”,像清华北大等名校的高校毕业生,有一半以上将首个就业地选择京外,显然代表了一种更深度的“逃离心态”。一来,相对一些普通岗位的就业者,作为“人才”象征的北大清华毕业生,其就业倾向,更具社会风向标意义;二来,一毕业就选择离开,或多或少地说明不少毕业生对于留京的信心在降低。

  北京对于毕业生的吸引力变弱,这种变化始于个人的选择,但其影响却终究要作用于社会层面。比如城市的发展活力,比如消费能力。而一旦“居京不易”越来越普遍,北京对于高端人才的“友好度”下降,其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将是综合性的,不容小觑。

  在经济领域,有一个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它是指能创造出生产性就业岗位的高增长、能确保机遇平等的社会包容性以及能减少风险,并能给最弱势群体带来缓冲的社会安全网。一定程度上,一个城市对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的吸引力,也多少衡量出一座城市在包容性增长方面的水平。而在毕业生问题上,这种城市发展的包容性,不仅仅是看能够公平的给予毕业生们多少具体的工作岗位,更在于整个城市的公共政策取向是否能够传递给年轻人应有的信心。

  (作者朱昌俊,系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王龙龙
返回首页>>
热图

排行

热搜

排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人才招聘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