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师长精心推荐的书单,是否真正有用?一本本经典书目累积而成的智慧结晶,学生们都能领悟吗?
了解世界和专业的一扇窗
刚入学不久的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赵洁,再次收到了导师及任课教师开出的书单,“从本科、硕士再到博士,我收到过很多书单。这些书单为我打开了深入了解世界和本专业的一扇窗,我受益匪浅。”
“老师都会推荐一些书目,让我们精读、深读。”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熊超说,他会把老师列出的当成必读书,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这些书基本都是引领我们成长的经典。”
“刚进入大学时,老师推荐的书单给了我阅读方向。这些书涉及了很多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对于开阔视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大二学生谢娟表示。
长沙理工大学大四学生王悦婷认为,老师推荐的大多是传统经典读物,价值很大。“专业巨著让人增长知识,拓宽眼界。但是还有些‘杂书’可以间接发挥作用,比如书中主人公的某段经历会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我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锤炼坚定信仰。”
从普及到专业,书单是阅读起点
“最开始,我不会给自己限定阅读范围,而是读一些比较普及性的书,而逐渐深入学习专业领域时,我会着重读一些书单中比较经典的专业书。”赵洁告诉记者。
“我是文艺学专业学生,在本科时会读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这种梳理文学理论流派的介绍性书籍,读研后就要专门深入地去读学者的专业论著。比如研究福柯,我就要读《疯癫与文明》《词与物》《知识考古学》等等。”熊超说,自己很享受读书的快乐,除了专业书,他也会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书。“比如,我很喜欢《时间简史》,最近在看茨威格的小说。”
大学生是否需要这些书单?
王悦婷说:“可能对大多数没什么阅读计划的人来说,一份书单是阅读的起点,但是如果有自己的读书规划,可以不必遵循书单,将书单作为阅读的有益补充就行了。”
“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通过阅读获取的知识能够转换运用到研究中,很受鼓舞,更想去阅读这些书目了。”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高分子系博士生刘琦说。
“列书单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我们读书,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要看学生的自主性和校园、班级的读书氛围。”赵洁说。
好书单要自己量身定制
校长开列的一份书单,让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生于通记忆深刻——2016年4月,由于世界读书日和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是同一天,校长邱勇在李文正图书馆给大家推荐了《理想国》《红楼梦》《人间词话》《围城》《三体》《西方哲学史》《乡土中国》等书。于通认为,这份书单经典云集、涉猎广泛,非常有价值,“对于刚刚进入校园的新生用处尤其大”。
王悦婷说,书单好不好是有标准的。“我认为一份好的书单,不仅仅对专业有益,更重要的是能启迪思想、塑造人格。好书单应涵盖中外哲学、文学、经济学等领域。”
“阅读广度和深度都很重要。我曾看过一份有关各个学科入门书的书单,印象很深,也很喜欢。通过了解各个学科拓展阅读广度,我可以逐渐找到感兴趣的领域,深度阅读。我觉得阅读一定要有主题,不断激励自己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探索它,这样会更有收获。”熊超说。
“书单更需量身定制。”赵洁说,不管是专业类,还是综合类的书单,都会有“一条线”,即书的种类要海纳百川,书的内容也要深入浅出,应该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但每个人的阅读习惯、爱好不同,因此我们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规划阅读,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