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改建后的24小时开放的宿舍自习室里学习。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宿舍不仅是学生生活、休息、娱乐、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学生的宿舍管理水平关系到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而大学生宿舍“脏乱差”一直是高校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怎样结合育人本质,提升寝室管理质量和水平成为不少高校后勤和学工战线改革重点。
“安全文明宿舍建设工程”是武汉纺织大学构建后勤育人工作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至今,该校创新思维,多措并举,将宿舍变成了学生温馨的“家”、学习的“场”和学生成长的“田”。借着改进宿舍管理这股东风,后勤管理和服务育人工作成效显著。
强化管理:
改善硬件全力营造“家文化”
“男生宿舍是最让人头疼的,墙角的蜘蛛网密密麻麻,宿舍电网线路随处可见,随手丢弃的垃圾和宿舍内四处乱扔的衣服,让人下不了脚。”已在武汉纺织大学担任5年宿管的陆晓君回想起刚接手工作时的第一印象,至今感慨万千。
“想要营造环境育人的效果,首先应该先要让宿舍干净整洁起来。”该校学工部长金艳介绍说,两年前,学校终于下定决心,启动了“安全文明宿舍建设工程”。学校学生会成立了100余人的“宿管会”,对全校5400余间宿舍卫生、规范进行逐一检查、打分、评比,并将检查结果与学院、学生个人的表彰、考核、奖励相挂钩。
最初执行中却遭遇了相当大的难度,学生对这项工作并不理解,利用各种办法阻挠,工作人员经常跑六七次才能检查到宿舍。经过两年的努力,学生才慢慢接受“被检查”,对检查人员的态度也有所好转,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宿舍建设中。
“2016年上半年不合格宿舍从527间减少到30间,优秀率从最初的11%增长到60.31%,并且这些数据在半年内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学生会副主席莫亮对两年的宿舍建设作了详细的数据统计。
“安全文明宿舍先从硬件条件和保障能力提升中做起。”该校党委副书记刘在洲介绍说,学校花费大量资源,大力推进宿舍“家文化”建设。改建后的宿舍门前都挂有制作精美的LOGO,能清楚识别宿舍成员;每两层宿舍楼之间便有一台开水器,24小时供应热水;宿舍里安装了空调以及热水器;楼道里电吹风增多了,再也不用排队吹头发了……
尊重个性:
以人为本为特色宿舍“开后门”
大学生宿舍提供的不仅仅是居住场所。2015年至今,该校开启了全校学生宿舍的大整合和功能大创新。考虑到学生考研期间自习室供不应求等问题,学校将宿舍负一楼的杂物间改造成了100余平方米的自习室,并24小时保障用电、热水、空调等服务。
“考研自习室本就供不应求,晚上10点就要熄灯关门,根本没办法完成每天的复习计划,改建后的宿舍自习室不仅安全,还大大节约了时间。”学生徐妤晗说。
这样的自习室目前已改建投入使用4个,共400余个座位供学生使用。此外,该校还在宿舍里改造了45间学生活动室,学院、社团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需求,申请特色活动室,记者走访一圈发现,画室、练功房、跆拳道馆等全部在学生宿舍楼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纺织学院学生2015年刚成立的“丝研社”是受益者之一。社团通过养蚕、抽丝这些简单的动手实践与书本的纺织材料知识相结合,做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成立之初由于没有场地,宿舍、教室、学院走道都被他们寄存过蚕。向学校递交申请后,社团获得了学生宿舍区一间120平米的活动室。
“变废为宝的活动室不仅给了学生学习实践的平台,更促进了学生宿舍区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活动的积极健康。”刘在洲介绍。
现代纺织学院是武汉纺织大学书院制创新管理的示范学院,在宿舍调整中,普通院系要求同专业同宿舍集中管理,他们却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放在一起住宿。该院分党委书记王燕介绍,这样的安排也并非随意,“一切都是建立在前期大量走访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专业志向的前提下,利用学生个性特点所形成的融合互补来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