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从国外引进的童书成主角 如何让儿童读物更有中国味

发稿时间:2016-12-13 08:45:00 来源: 光明日报

  波兰的《地图》、美国的《神奇校车》、法国的《不一样的卡梅拉》、日本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无论是在社交网站上的分享,还是与朋友私下里的交流,当年轻的父母们谈论起孩子的阅读时,这些从国外引进的童书往往成为书单上的主角。孩子们从书中认识的小伙伴,有的叫大卫、夏洛,有的叫佩奇、玛蒂娜,那些让他们快乐或悲伤的故事,常常发生在遥远而陌生的国度。

  近些年,国内的童书出版持续繁荣,但除了曹文轩、秦文君、杨红樱等少数名家的原创作品,孩子们的书架上摆放着的大多是引进版图书。在引进世界各地经典童书的同时,用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创作、出版更多反映中国人的生活场景、思想情感的童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原创与引进:两条腿走路

  2014年,日本福音馆书店执行总编辑唐亚明在北京与朋友一起创办了儿童图画书品牌“小活字”。他对当时的国内童书市场有这样的观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里儿童阅读的风气渐盛,但家长们拼命去追逐的,多是那些获过奖的引进版童书,“不太认自己的东西”。

  唐亚明33年前应日本儿童图画书之父松居直邀请,进入日本最权威的少儿出版社福音馆书店,成为该出版社的第一个外籍正式编辑,从此活跃在日本童书编辑的第一线。中国原创童书的缺乏,让他充满了担忧:“我们制造汽车,开始可以进口,接下来合作生产,最终还是要有自己的品牌。要不然,民族工业永远起不来。童书出版更是如此。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如果我们的孩子永远读外国的作品,实在太可惜了。”在日本少儿出版界摸爬滚打了三十几年,唐亚明明白,如果从国外挑选几种畅销书,很快就会见到回报,出版原创作品不仅速度慢,而且没那么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但他还是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引进国外优秀童书,另一方面坚持推出原创作品,“相比于赚钱,我们更想把中国的儿童图画书发展起来。哪怕刚开始会遇到困难,也要一步一步走下去”。

  在国内少儿出版重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同样意识到,童书出版不能重复过去盲目增加品种、扩大规模的老路,而是要学会“慢下来”,走一条以内容创新为基础的新路。

  “少儿出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原创领域,在原创的基础上打造精品力作。”李学谦认为,图画书和现实题材作品在少儿出版中尤为关键,“图画书是最重要的早期阅读材料,是给孩子精神世界打底的‘第一本书’,但目前市场上从国外引进的图画书仍是主流。长此以往,浸润其中的孩子对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知就有可能模糊起来。改革开放已经近40年了,现在既没有出现反映这一历史进程中儿童命运、儿童情感、儿童体验的优秀文学作品,也没有出现能成为这个时代记忆的儿童文学典型形象”。

  在儿童文学评论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方卫平看来,原创童书需要积极倡导,但引进版童书也绝非洪水猛兽,“以图画书为例,我们读国外的优秀图画书读得越多,对图画书的理解也就越接近世界水平,也会越来越期待这个领域能够出现更多我们自己的作品”。方卫平希望,在原创作品和引进作品之间,要少一些“竞争”的焦虑,多一些融入世界优秀童书行列的“参与”意识。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