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数减少、教师队伍不稳,这是近年来一些西部农村学校面临的难题。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100人以下的学校有12所,占全区小学校总数的21%。
是悲观等待、得过且过,还是寻找出路、浴火重生?2014年底,利州区范家小学发起了成立“利州区微型学校发展联盟”的倡议,10多所农村微型学校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农村小微学校突围和新生的可能。
抱团发展:教师信心不断增强
2014年春,在利州区教育工作会上,时任利州区教育局局长、现任广元市教育局副局长谢正臣向与会的农村小学校长们提出了一个想法:微型学校能否抱团发展?
当年7月,张平原到范家小学任校长。利州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永虎专门交代他:“你去后,要把农村小微学校联盟工作做起来。”
到岗后,张平原慢慢认识到农村小微学校的价值。“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想办法浴火重生。”张平原全身心投入联盟事务中,联系同行、建立机构、起草章程……
2014年12月19日,利州区微型学校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共有14所学校加盟,张平原担任联盟理事长兼秘书长。联盟明确了“让每一名适龄儿童能就近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价值取向,实施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六大行动。
一次次管理论坛和教学研讨,一场场学习培训和读书沙龙,一项项关爱活动和艺体展示,让原本安静、沉寂的村小热闹了起来。孩子们敢于发言了,教师们的热情高涨了,校长们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石龙小学教师张茂荣已经53岁。随着联盟的成立,他的工作状态随之发生改变。一次,他在联盟内科学课教研中上了一堂观摩课。课后,大家都认为他在科学教学上“很有一套”,让他信心大增。
荣山二小教师老龄化严重,内部矛盾多。2015年3月19日,联盟将第二次理事会放在该校召开,联盟成员帮助荣山二小分析现状,共话未来发展。“有了联盟,等于有了亲人,我们不再孤单了。原本打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看来我得好好干。”荣山二小校长王贵仁说。
利州区教育局局长左家友表示,通过联盟抱团发展,唤醒了微型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主体意识,激发了他们的主体精神。杨永虎说:“联盟成立后,我们减少了对农村微型学校过多、过度的行政管理,增加了学校的自主管理权。”
张平原算了一笔经济账:村小办好了,孩子就近上学,一年可为每个家庭节约1.8万元至3万元。
百花齐放:校园特色逐渐提升
今年3月7日,井田小学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在本校的多媒体教室,参加了利州区微型联盟学校开展的第一次网络美术课直播教学活动。大山里的孩子们,接受到了和城市学校一样的艺术教育。
民族小学校长贯开斌说,学校原本没有专业音乐和美术教师,音乐课、美术课只能由文化课教师来上。让学生照着图画书画上几笔,跟着录音机唱几首歌,就算上课了。
现在,联盟学校的艺体课都统一了课表。一所学校的专职教师在本校上课,联盟内其他学校的学生通过网络同步听课、同步互动。远端学校的兼职教师在辅助教学的同时,也得到了培训的机会。
艺体教师紧缺,是农村小微学校的普遍难题。微型学校联盟首先在这些课程上下功夫,相继开展了学习交流、片区联谊、小小班教学研讨、艺术节展演等系列活动。
联盟搭建起的发展平台,让原本困扰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难题逐步得到化解。
范家小学的留守儿童多,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该校建立以尊重、关爱、体贴、信赖为关键词的“班家文化”,鼓励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增进情感,使学生获得爱和自信。联盟成立后,范家小学的“班家文化”引领了联盟班级文化建设,使联盟内各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阅读兴趣。
龙王小学的“农耕文化”、宝轮三小的“书法教学”、石龙小学的“科学实践”教育、宝珠学校的艺术教育……联盟内各学校不断凝练特色、取长补短,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因小而美:每名学生都获关爱
范家小学现有教师11名,在校生47人,师生比近1∶4。教师上课不用大嗓门,不用过多管纪律。课上,能够充分讨论;课后,可以单独辅导。
学生人数少,常常被看成农村小学的一大劣势。但换个角度来看,相对城区学校的大班额,这未尝不是一大优势。
利州区教研室主任罗国林说,班额小,有利于教师俯身关注每一位学生。小班教学,缩小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益于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因小而美,这应该是农村小学的发展方向。
范家小学教师杨秀丽,带着班上7名学生一起写诗,开展多样化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课堂上,她角色多变,时而是教师,时而扮学生与孩子们竞赛,还融入艺术活动参与表演,积极与学生互动。如今,7个孩子成了7名小诗人,写作文信手拈来,发言时不再紧张。
2016年初,张平原偶然听说正在组织小学生演讲比赛,他磨破嘴皮,为范家小学争取到一个参赛名额。组织者好心劝他:“我担心你们学生素质不高,浪费了参赛名额。”结果在比赛中,范家小学一名女生获得了二等奖。张平原特别激动:“要知道很多城区学校的学生也仅仅得了三等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如果我们真的在农村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小微学校,必将对农村教育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李益众 何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