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缆产销量第一的省份江苏,有一位铁匠出身的“线缆大王”,他将一家不知名的县办小厂,打造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九的线缆巨头。在江苏溧阳“上上电缆集团”的厂房中,69岁的丁山华一身布衣,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
在业内,丁山华是一位广为人知的“匠人”。17岁参加工作,只有小学文化的丁山华从铁匠学徒干起,36岁成为溧阳县电机厂的技术骨干和副厂长。如今丁山华会以自嘲的方式回忆当初的岁月。“为了钻研一门技术,大夏天赤膊进厂房研究,蚊子太多,咬一口,拍一下,手太脏,等回到家,一脱衣服,家人说,你都成了梅花鹿了。”这种“死磕”精神,也为丁山华迎来人生一次又一次转折。
其时,溧阳市内有一座电线厂,设备陈旧、工人散漫,效益很差。为了改变该厂状况,溧阳市委将丁山华调至电线厂任厂长。
在厂长任上,丁山华带领全厂研发矿用信号电缆,一年半后,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至1992年,电线厂的产销额达到一个亿。因为功绩卓越,丁山华被提拔到溧阳市经信委任副主任。
不承想,在丁山华离开的三年里,电线厂每况愈下,甚至出现了亏损。看到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厂子陷入困境,丁山华二度进厂,重振大业。改制后,丁山华取“欲得其上,必求上上”之意,给公司起名为“上上电缆”。“必求上上”也成为丁山华贯彻始终的座右铭。
正当丁山华志得意满时,一次美国之行却给他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他看到,尽管美国经济发达,但由于发展的高潮已经过去,电缆行业非常不景气。“当时我们国内电缆行业正欣欣向荣,可我知道,他们的今天就会是我们的明天”。
回国后,丁山华立即主持公司投入到特种电缆的设计生产中。同时,他还眼光独到地认定核电将会是未来的新兴能源,从1996年就开始储备相应的技术与人才,全力研发核电特种电缆。
回忆往昔,丁山华笑着表示,那时自己的想法很单纯,“选择高难度产品,其实只是想在困难的时候能当个窝窝头给企业充饥”。事实证明,这个“窝窝头很管饱”。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企业纷纷减投减产全力自保。丁山华却反其道而行之,投入23亿元人民币进行建厂以来最大的技术改造。当时业内很多人很不理解,等着看上上电缆的笑话,说“下一个跑路的就是丁山华了”。然而,通过这次技术升级,上上电缆再上了一个台阶。“如今,特种电缆总体规模及品种位居亚洲第一”。
2010年10月,国家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面向国际展开世界首堆三代核电AP1000壳内电缆研发和制造招标,美国一家老牌电缆公司成功中标。不想3个月后,美国公司分析了技术难度和风险,知难而退。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找到上上电缆。
当时,中国壳内电缆还需完全借助国外顶级研发力量。为了不影响国家第三代核电的发展进度,丁山华再次选择迎难而上,最终在2013年交付了首堆AP1000壳内电缆,填补了核电工业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空白。
2006年,国际招标,上上中压电缆一举中得新加坡电网公司3000万美元的标的。可自中标后,国内市场的铜价一路高升,原本的赢利大单转眼就亏损几千万。
在多方劝阻下,丁山华做出了“宁可亏本,也绝不能失信于人”的决定。硬着头皮带领上上电缆完成了这笔订单。丁山华宽慰众人,“我们失去了金钱,但赢得了信誉”。此后,新加坡市场的订单始终不断。
如今,上上电缆的电缆销售已连续5年超百亿元,并以每年十亿元的速度增长。公司研发的核电特种电缆能忍耐核电壳内200多摄氏度的高温和高压,在国际上首屈一指。北京城市改造时铺设了9万公里上上制造的电缆,“连天安门地下都埋设了上上电缆”。
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丁山华给出了一个和他那“匠人”形象似乎不符的答案——“也许是因为我笨吧”。“我笨是因为我只想着做电缆,没想着做其他的赚钱”,丁山华憨笑着解释道,然后说出了那句他百说不厌的话,“把自己事情做好,功夫到家了,面包还是会有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