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和中国市场上,每2.9辆童车就有1辆来自‘好孩子’。”这是“好孩子”集团总裁、创始人宋郑还引以为豪的成绩单。不过他也说:“30年前,我没料到它会发展到今天”。
在江苏省昆山市陆家镇上唯一的天主教堂南侧,有一家外观如中国大多数乡镇工厂一样的公司,时光历经近三十年,从外观看不出的是,它现在已成为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儿童用品商业帝国的“核心大脑”。
1988年,“好孩子”的前身——信艺模具厂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这家由陆家镇中学老师集资18万元人民币成立的校办工厂8个月没发出工资。面对老师们的压力,教育部门决定让时任陆家镇中学副校长的宋郑还接手这个烂摊子。
对于一家病入膏肓的企业,有着苏州市特级数学教师称号的宋郑还一筹莫展。一天,一个来访的工人看到了宋郑还办公桌上摆着的一个他自己做的小摇椅,问道:“宋老师,您这做的是个童车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番话点醒了宋郑还,“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可以当做摇篮的童车呢”。
宋郑还的两用童车很快设计了出来,然而窘困中的模具厂却无力自行生产,最终被以4万块钱的专利转让费卖给了东莞的一家工厂。初战告捷,宋郑还认为,“凭我发明创造的专利费,说不定就可以把欠债还清”。
不久之后,一款拥有四种不同功能的童车被设计了出来。为了将产品卖个好价钱,宋郑还专门赴深圳参加一个专利展览会。令他大为惊讶的是,开展第一天,他的发明就被炒到15万。经过一番思索,宋郑还第二天收摊回到昆山。在政府的帮助下获得了5万元的贷款,正式进军童车行业。
如宋郑还预期的那样,这款公司内部称为“A型车”的多功能童车一炮而红。1989年至1993年间,A型车一直保持着中国第一的销量,至今在国内中低端市场依旧占有20%的份额。1993年时,“好孩子”已由负债累累的模具厂成长为中国童车行业的冠军。
误打误撞成为“童车大王”的宋郑还深知,“婴儿车是个小行业,而且我们做的事情不是什么高精尖大投入,所有中国企业都可以做。”在危机意识驱使下,他率领着“好孩子”坚持不懈以用户体验为导向进行创新。
宋郑还投资4000多万元建立的实验室,不仅是先进的国家级实验室,同时还获得了美国和欧盟的认可,在这里检测合格的产品,可以直接出口欧美市场。一次,一位孩子喜欢啃咬玩具的欧洲母亲忧心忡忡地寄了一份信给宋郑还,询问他童车的制造材料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宋郑还询问了她所购买的童车编号后,从实验室中调出那辆车的全部资料寄给对方。“好孩子”对质量管控如此精细,令这位欧洲妈妈感慨不已。
在产品和质量监测手段上追随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但在某些方面,宋郑还却又异常“守旧”。“好孩子”园区内的一隅,有着一个模拟各种地形路况的试验场。在这里,测试员洪家花带领的十几人团队每天要推着童车行走25公里。“公司创始之初没什么像样的检测设备,判断产品质量好坏就是推着它不停地走”,洪家花介绍道。
即使在拥有先进检测设备的今天,这项传统依旧被宋郑还所坚持着。“每辆车最低检测标准是要推行200公里,要推8天才能走完,有些要求严格的甚至达到500公里。”宋郑还说,“有些情况是实验室里测不出来的,必须实际走一走才能知道问题,办法虽土,却很有用。”
如今,“好孩子”是欧盟标准化委员会(CEN)及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的会员,参与着所在地区儿童耐用品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在欧盟,好孩子的标准,就是许多儿童用品的标准。”宋郑还说。他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让“好孩子”的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更多儿童用品的标准。
在“好孩子”产品展示厅中,具有自动跟随功能的童车、应用了航天器着陆缓冲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通过检测孩子呼吸频率判断孩子健康状况的智能床垫等产品充满高科技元素。
目前,“好孩子”在全球拥有18个机构含7个研发中心,汇集了来自34个国家的人才,平均每年有450多项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儿童市场的创新产品也源源不断地从那栋不起眼的办公楼中孕育而出,推向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