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80后支书撑起市级低收入村

发稿时间:2016-12-02 08:40:00 来源: 北京晚报

  373户村民,低收入农户就有230户,残疾人有140人……大兴区最东边的长子营镇小黑垡村,今年戴上了市级低收入村的帽子。为帮村民脱贫致富,80后村支书韩森和村党支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推出优选第一书记、开展城乡结对等一系列举措,打起了增收致富的组合拳,要用三年的时间带着全村人一起摘掉贫困帽子。

  放下自家厂子 撑起村里摊子

  韩森中专毕业后,在城里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父亲让他回村接手家里的肉鸽厂。可是,见到贫瘠的村庄,他决心要为村民干点实事。

  刚任村支委的时候,村里人都说他傻,放着肉鸽厂不管要撑起村里这摊子,而且也不相信这么年轻的他能够真的干出点儿事情。

  的确,小黑垡村这摊子不好干。

  小黑垡村位于大兴区长子营镇东部,全村共373户,人口1120人,老人占到2成多,低收入农户230户,低收入人口470人,残疾人多达140人,村民面临劳动能力较差、增收渠道窄等难题。 截至2015年底,村民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仅9891元,低收入人口则只有5800元;到了2016年,更是被列为市级低收入村。

  种菊花尝甜头 建湿地闯名头

  “我们村是低收入村,利用空闲地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是村里增收的主渠道。”韩森把致富的目光放在了村里的2000多亩平原造林上。

  林下经济的起步是与一家企业合作种植万寿菊。但是村民对种菊花心里没底。韩森便挨家挨户地劝说,没少磨嘴皮子。“和企业签订了种植合同,先赊账35万元,给村里提供种苗,村里提供劳动力,成熟后再订单收购,效益高、风险小。”韩森说,几经劝说后,有39名村民到地里干活儿了,到了收获的季节,成片的菊花不光被企业回购,还让干活儿的村民每人增收8000余元。

  随后,韩森带领村民,利用村里的废弃鱼塘,建成了湿地公园,并举办了1000余人参加的湿地健步走,引来了许多城里人报名参赛,小黑垡村一时声名鹊起。去年底,韩森的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他全票当选村支书。

  老人配餐热乎 村民心里暖和

  带给小黑垡村改变的,还有一个不能不提到的人,他就是村里的第一书记董正民。

  董正民原来是西城区信访办副调研员,大兴区委组织部安排他到小黑垡村任第一书记,并为第一书记配备2万元专项工作经费,3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他开展工作,发挥参谋作用。董正民到村后迅速转换角色,长期吃住在村,深入走访群众,平息信访事件。针对村里老年人比较多的特点,带动村党支部协调了300余万元资金,建起了可容纳150人用餐的老年餐厅。去年大年初八启动的老年餐厅,现在已经有效解决了60岁以上老年人吃饭难题,村里老人只要根据年龄段交上少量的伙食费,老年餐厅提供一天三顿热乎饭,家里都不用起火了。

  给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这项城里人正在做的工作,小黑垡村早已完成。一周量一次血压,一个月测一次血糖,村里每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专门记录,还有人适时提醒老人去医院治疗。老年餐厅还会根据这份档案调整饭菜,让老人不但吃得热乎,更吃得健康。

  如今的小黑垡村,办起了老年餐厅、图书室,建设了集体公墓,拓宽村庄主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村民看到了盼头。眼下,党支部又带领村民扩大搞种植、搞旅游,并制定出了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红火 森林人家忙活

  目前村里已经完成了土质检测,尝试种蘑菇,初步定试种面积300亩。“以后每年都会继续开发‘林下经济’,银杏、国槐、柿子、海棠树下都可以种植。”韩森说,除了这些以外,村里还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立足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对接专业规划公司,研究利用湿地资源,开发“森林人家”、“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乡村旅游规划,明年就要着手实施。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