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恐艾症”男性占九成 20岁左右大学生占接近一半

发稿时间:2016-12-01 08:44:00 来源: 成都商报电子版

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心理咨询师张珂

  什么是“恐艾症”

  “恐艾”,即艾滋病恐惧症,又称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是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每年都有50到100位重度“恐友”选择自杀,目前在成都,有超过5万的恐艾患者,每150个人里就有1人具有恐艾倾向。

  会诊“恐艾症”

  成立于2010年初的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是一个倡导消除艾滋病歧视宣传、性病艾滋病恐惧症预防干预和艾滋病患者心理援助为主的社会组织。而他们最近又进行了第三次搬迁,中心心理咨询师张珂告诉记者,“搬迁是不得已。”张珂从事恐艾干预多年,他清楚地了解这些“恐友”:“尽管医生告诉他没有患病,他还会一次又一次找到疾控中心做检查。”而面对个别重度恐艾患者屡次的“上门咨询”,其他咨询师们已经无法进行日常工作,只能选择搬迁。

  患者症状// 恐艾人群的基本症状是强迫、焦虑和抑郁

  “恐艾”,即艾滋病恐惧症,又称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是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张珂接触到的部分患者疯狂的表现令他不寒而栗,“前不久,有一位山东的患者联系到我给她开导,我们聊了很久。快要挂电话时,她跟我坦白称自己其实买了麻绳在身边,心想如果交流之后心里还是不舒畅,就选择自杀。”令张珂心有余悸的是,每年都有50到100位重度“恐友”选择自杀,目前在成都,有超过5万名恐艾患者,每150个人里就有1人具有恐艾倾向,而这都是保守估计的数目。

  “举例来说,危险性行为6周之后便可进行艾滋病检测,如果当时检测结果显示没有问题之后,当事人还是怀疑,选择再次检测。这样的人群恐怕就是俗称的‘恐友’,他们一般称‘恐了1月’、‘恐了3月’、‘恐了1年’……恐艾人群的基本症状是强迫、焦虑和抑郁,归根结底,疑病是这些症状的总括。”在张珂所见到的患者中,精神压抑、沉默寡言、恐惧焦虑、不能自我解脱的属于重度患者,他们每每谈及所患症状则痛不欲生,感觉死亡就在眼前,世界到了尽头。还有患者产生了严重的负罪心理,并动员家属做有关性病检查。

  患症原因// 一种由怀疑情绪引发的心理疾病

  张珂介绍,恐艾人群中,有的可能有过近距离接触HIV的机会,如嫖娼、吸毒注射等;有的人则是无端担心公共场所用的电话、炊食具、住宿旅店的毛巾、被褥会导致HIV的传播;也有一些人由于在网络如论坛、QQ群、微信群中,每天反复讨论着一些并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诸如艾滋病初期症状,艾滋病窗口期,甚至未知病毒的问题,这些怀疑情绪最终将“恐惧传染和症状放大”,张珂很担心:“12月1日就是国际防艾日,互联网上势必有更多艾滋病相关的信息出现,对于一些有恐艾倾向的人来说,很可能会诱导他们变成恐艾患者。”

  患者结构// 男性占九成,20岁左右大学生占接近一半

  “在成都,从男女性别来看,男性恐友占了9成,原因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婚前婚后的高危性行为才怀疑患病;女性居少,主要是因为美容如整容时,怀疑医疗器材不卫生才产生了怀疑情绪。从年龄层次来看,20岁左右大学生占了40%~50%,学生在这方面还比较无知;40~50岁更年期人士紧随其后,该阶段男女对性需求不够满意是主因;然后就是老婆怀孕期间丈夫的出轨行为,怀疑与自责共同导致了恐艾情绪。从人群分布上看,高校学生是重灾区,然后是从商的工作人士。”对于张珂来说,心理上的疾病,治疗起来并不比身体上的治疗来得简单,“两、三个月之内人比较好治疗,而时间再长一点就有点头疼。”

  药方

  “要想脱恐,远离网络是必然”

  “要想脱恐,远离网络是必然。”张珂告诉记者,“我接触到的病人,很少有获得正确知识点就再也不关心艾滋病信息的。所以与其在网上找出多个答案去分析判断,还不如老老实实地跟着一个您信任的专业人士走。在网络上和同样经历的恐友去探讨,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张珂会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下,着重强调一点:“没有网络就没有恐艾症。摆脱了网络,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进行下一步的方案制定。”

  “通过网络的步步诱导,非恐艾人群慢慢变得疑神疑鬼,情绪变得失控。在我们通过网络去汲取我们需要获得的知识时,同时我们也会因为一些刻意的言论而中毒,特别是有辩证的医学方向。”何为“辩证的医学方向”?张珂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艾滋病感染风险评估,在医学上会出现多种版本。艾滋病传播途径也会出现多种不一样的版本。艾滋病恐惧症患者非常想利用网络工具,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脱恐,事实上我们所能调查的全部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几乎都是因网络流言而加重艾滋病恐惧症,甚至是其他心理疾病。”

  相关新闻

  志愿者雷刚:

  让“脱轨”生命重返轨道的引导人

  雷刚是爱白成都中心的联合发起人之一。中心成立于2006年,如今已有注册志愿者300余人,帮扶的艾滋病感染者超过3万。雷刚和其他志愿者们一直致力于帮助HIV患者群体解决就医困难、消除歧视等问题。引导这些“脱轨”的生命,重返“正常生活轨道”。

  据雷刚回忆,2013年某天,雷刚的QQ上收到了一条来自于名叫白平(化名)的41岁男子的留言,他称自己腋下长出了肿瘤并感染了HIV病毒,辗转了多家医院,却始终没有一家医院能为其提供肿瘤治疗。很快,在爱白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四川省人民医院江华医生对白平进行了会诊,并将其转到了省医院。

  然而,由于发现和治疗时间太晚, 2014年的冬天,白平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离开,让雷刚更加意识到,艾滋病知识普及的重要性。雷刚和爱白中心的志愿者们,通过每周举办的防艾抗艾沙龙、与高校联动的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建立网站等各种方式,目前已经覆盖艾滋病感染者群体超过3万,遍及全国各地。

  目前,雷刚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手机软件“A健康”的推广上。软件有一个“小组”功能,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不同小组,小组成员可得到来自病友和志愿者的针对性帮扶。“未来的路,仍然任重道远,但我会继续。”雷刚说。

  小贴士

  1、危险的绝症?艾滋病已逐渐变成可控的慢性病

  感染了艾滋病,就意味着很快就会痛苦地离世?实际上,近年来,艾滋病的治疗取得了许多突破,在正规的、不滥用药物的抗病毒药物联合干预下,艾滋病已经逐渐变成一种可管理的慢性疾病,这一点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终身慢性疾病类似。“良好的药物控制下,感染者的生存期可以达到40年以上。”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都市第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魏国介绍说。

  “接诊患者,我们首先要用2、3周时间控制感染症状,然后尽快地采用高效的抗HIV病毒治疗,免疫功能重建,需要1-3年。”传染科主治医师尹科说。

  2、日常接触艾滋病人需要戴口罩保护自己?其实是在保护艾滋病人

  “我们医护人员进病房都要求带上口罩,不是怕患者传染我们,而是要保护他们不被病毒传染。”尹科说,正是因为免疫系统崩溃,艾滋病患者受到的感染威胁更大。“例如隐球菌会导致剧烈头痛、呕吐、肺部感染甚至败血症,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概率很低,但对于艾滋病患者却是致命的。”

  3、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毒在蚊子体内不能存活

  “我们工友都住一个工棚,要是蚊子咬了有艾滋病的人,再咬我们会不会传染?”30日,在“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中,有农民工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实际上,也是许多患者家属最担心的问题。

  “艾滋病毒在蚊子体内是不能存活的。”尹科说,艾滋病病毒的传染途径只有血液、母婴和性行为传播三种方式。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