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教师上岗 课程开发跨学科
在芬兰,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如何利用教学资源,教师有很大的自主权。不管是政府还是家长,对教师都非常信任,这不光是源于芬兰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及长期形成的信任文化,更是源于芬兰高质量的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
从小学到高中,芬兰受聘教师都要具有所教授科目或教育学相关的硕士学位,还要接受专门的教育培训。尤其是小学教师,一般都是全科教师,他们全面掌握各学科知识,同时还懂得如何用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实施教学。教师多数都是研究型的,他们能把握国家及地方的课程体系,因此具备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赫尔辛基美湾小学教师丁倩告诉记者,全科教师为开展“基于现象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师们可以充分合作,甚至某一个教师就可以独立完成跨学科教学任务。
中国驻芬兰大使馆教育组负责人说,芬兰基础教育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采取何种具体的教学方式,更在于一切教学活动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的。要知道,芬兰中小学生曾在“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测试中连续名列前茅,芬兰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塑造适应未来社会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作者系《参考消息》驻赫尔辛基记者)
相关链接
芬兰中小学课表调整 为新课改预留空间
响应新课改,芬兰很多中小学已经对课表做了调整,为“现象教学”留出了空间。
芬兰奥克海森小学某班两个学年课程表的对比发现,与2014-2015学年的课表相比,该班2015-2016学年课表,周一、周二、周四、周五都设置了3-4节“现象教学”课,总课时数达到13个。另外,周一、周二下午常规课堂结束后,该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非正式的融合语言、物理、化学、生物与视觉艺术等跨学科知识的“现象教学”活动。
皮尔卡拉地区某小学五年级的两位全科教师(地理和生物教师共同完成),正在实验同上一节课。他们以“欧洲地理”为主题,自主设计和编制了共包含17个课时的课程模块,每周两个课时,前后约两个月完成整个课程模块教学。整个课程模块教学,以一定的项目任务为主线,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一定的虚拟货币,让学生设计一个包括交通、食宿、考察所到国家地理风貌及人文社会景观的欧洲旅行方案。方案的设计,需要小组合作与交流,学生要使用平板电脑和网络,搜索不同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实际距离、交通工具的价格、目的地的食宿情况与价格、不同国家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等各种各样的信息。最终的方案要保证总的计划费用不超过老师给定的虚拟货币总额,时间和行程安排合理、恰当、有趣,整个课程模块教学,涉及地理、历史、生物、数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