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孩子校服和"不好看"画等号?高颜值校服落地有多难

发稿时间:2016-11-29 09:23:00 来源: 北京晚报

   “中国孩子的校服”已经与“不好看”画上了等号,为此还诞生了拯救校服“颜值”的机构——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但是,看看我们的现实需求,“面口袋”校服成为主流才是必然。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孩子的校服”已经与“不好看”画上了等号。为了拯救校服的颜值,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带着使命成立了。不久前,研发中心举办了成果展示会,公布了70余款“高颜值”的校服,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它们会掀起一股校园文化的新风潮……

  为啥校服不好看?

  “面口袋”式的运动服校服是罪魁祸首

   “有时我坐地铁,车厢里全是刚放学的孩子,一眼看过去那真是‘满目疮痍’,身上的校服实在太难入眼。”谈起如今孩子们穿的校服,刘琦心里感到十分纠结。

   刘琦是北京服装学院的一名教师,所教科目是服饰文化。除了教书,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北京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的研究员。作为从业者,刘琦对于校服问题比其他人感受更加深刻:“我觉得那都不能叫衣服,简直就像一个个面口袋。”

   校服为什么会不好看?这要从校服的设计问题上说起。“中国的‘运动服’式校服,普遍做得比较宽大,好处是学生不管胖瘦什么身材都能塞得进去,但这样也会造成衣服不修身。”

   因为衣服整体的臃肿肥大,学生穿起来显得整个人松松垮垮,这不单是对孩子外观的一种伤害,对个人精气神的养成也没有任何帮助。“穿上这种宽大的衣服,孩子哈着腰和直起腰看不出什么区别,但哈着腰走路省劲啊!慢慢地,孩子都成小罗锅了。”

   除了衣服不合身,很多学校的运动服式校服从样式来说也谈不上好看。对此,刘琦半开玩笑地表示,虽然学生对衣服不太满意,但没准很多老师和家长是支持这样的校服的。“还不是怕穿得太漂亮,孩子之间产生好感容易早恋,影响成绩?”

   从根本上说,运动服在“美”这一点上还是有它的局限性。要想彻底提升中国校服的“颜值”,必须要引入新的校服种类——常服。

  校服颜值怎么提?

  修身、男女款分开很重要

   常服指的是学生在日常上下学或在教室上课时穿的校服。“其实我们的邻国日本就有非常优秀的常服类校服,比如日本男学生穿的诘襟服和女学生穿的水手装。”校服研发中心的设计总监张博说道。

   优秀的常服在设计上自然有过人之处,“松紧适体”的理念就是其中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外观看上去比较紧身,但学生穿着并不会感到紧绷的一种状态。”在之前举办的校服成果展示会上,小模特们所穿的校服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设计理念。相比起原先肥大的运动服,这种衣服更为修身,更显身材。“穿上这种衣服,驼着背就会很明显。为了好看,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把腰板挺起来了。”

   如今的校服不好看,衣服被普遍设计成男女同款也是问题的一个原因。放眼一所学校,男孩女孩穿得完全一样,显得十分单调。为了提高校服的颜值,张博设计了许多男女不同款的校服。“男款服装相对做得笔挺一些,显示男孩子的帅气。女款服装则要体现女孩子的体态美,裙装也经常采用。”在张博看来,男女不同款校服是否会引发孩子早恋这一点完全不需要担心,相反,这种分开式的设计有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以及对美的追求。

   在衣服的整体设计上,张博始终坚持着简约的原则。“美不等于花哨,原先有的衣服还设计了装饰化的扣子,后来都去掉了。”

   在曾经为一所学校定制校服时,张博和团队在采用哪种颜色上也研究了好久。“选颜色并不是拍脑子想的事,就以对视觉的影响来说,有的颜色看久了就会让人眼晕,另外的一些就会好很多。”

  体现中国传统的“礼服式校服”同样不可少

   常服的设计需要体现中国学生的国际化面貌,在设计时要遵循国际惯例,比如什么服饰单品可以用、什么不能用。而在常服之外,还有一种校服种类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礼服或被称为制服。

   “礼服这种校服是中国的学校普遍缺少的,它一般会被用在比较特定的场合,比如正式的演出,校际交流活动等等。我们经常能看到有外国学校的学生来中国学校访问,人家穿得都非常正式得体,而我们的学生穿的都是运动服,这其实是不太礼貌的。”

   想要设计礼服,首先要确定礼服的主色调。“我们主要采用青白色作为礼服的主色。青色从古代起就一直是文人色的象征,有‘青出于蓝’和‘青青子衿’之说,用青白色来体现中国的文化是比较合适的。”

   颜色是一方面,款式的确定则关系着衣服是否能体现中国的特色。在张博看来,中国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好看的校服——五四运动后流行的女式文明新装就是好校服的范例。文明新装经常出现在民国主题的影视作品当中,这种校服一改旧时女式套装的宽大风格,转而采用立领、紧身的圆摆衫袄,配以黑长裙,款式朴素简练,十分美观。张博在设计过程中,就曾将文明新装的元素融入到了礼服式校服的设计之中,成品效果让人眼前一亮。

   除此之外,张博在设计时还参考了民国时期中国精英人士的服制惯例。“再确切点说,主要参考的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他们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服装?他们穿的服装有什么特点?我认为,像这种有识之士的着装传统需要被传承下去。”

   在张博设计的礼服式校服上,还可以看到中国民间的刺绣工艺。虽然吸收了很多传统元素,但张博认为自己做的事并不是单纯的复古,将现代与传统融合起来才是她所追求的理念。“我们要让孩子穿出传统范儿,但衣服本身应该是时髦的、引领风尚潮流的。”

  “高颜值”进校园?请开辟学生换衣区域

   衣服设计完成时,研发中心会请周边小学的学生和家长来进行参观拍照。孩子们看到漂亮衣服时发生的声声惊叹,也证明了他们对于这些校服的喜爱。

   但即使孩子很喜欢,让高颜值的常服和礼服进校园仍然有着一些困难,比如怎样解决学生换衣的问题。“还是拿日本的学校举例子,日本的中小学生只有在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时才会换上他们的‘体操服’,也就是运动服,其他时候穿的都是‘常服’。”

   常服与运动服分开穿,功能上各尽其用,美感又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但在中国,学校的硬件设施很难支持孩子们这样去做。“日本的学生有专门换衣的区域,而我们的学校基本没有这种空间,孩子们要想换衣服都得扎堆去卫生间,这就显得很麻烦。”

   现如今的中小学都在实行课后锻炼一小时的规定,所以运动服对于孩子每天上学是必备的。尽管常服和礼服能够提升不少校服的“颜值”,但对于一些家长来说,“一套运动服从早穿到晚”的方便或许比追求美更为重要。

   没有换衣区域,运动服占校服主流的情况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张博在设计时也只能尽量地让运动服好看一点。与常服一样,修身、男女不同款等原则也被用在了运动服的设计之中。“我们目前正在做一衣多穿的尝试,比如一套衣服既能打网球穿,又能在上形体课时穿;或者既可以打篮球穿,又可以在做健身活动时穿。这可以通过多层次的设计方法来实现。”

   一所学校的文化能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校徽、校训、校歌等等,但它们对学生的影响都不如校服来得直接。在张博看来,校服好看了,学生上学也会更有动力。“现在有很多孩子,因为不喜欢校服,下课之后巴不得马上把它脱掉。我希望在将来,孩子能喜欢穿校服,让他们觉得校服比自己其他衣服还好看,周六日都不舍得脱。”张博说,当中国的校服真正成为一种文化时,她甚至希望校服会对孩子的择校产生一种影响。“孩子们会说,我想上某某学校,因为那所学校的校服最好看。”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