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迷马"缘何席卷大学校园:体育与公益的"化学反应"

发稿时间:2016-11-25 08:3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10月16日,山西师范大学,“迷马”挑战的最后一个项目,交错的红线让挑战者绞尽脑汁,但也乐在其中。李智颖/摄

  每年9月,当大学生们迎来新学期的生活时,全国高校里一群被称为“迷马人”的群体也开始活跃起来,因为接下来两个月,是一段属于全国“迷马人”共同的记忆。

  康宝莱·全国大学生迷你马拉松公益挑战(简称“迷马”)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体育类校园公益活动。通过在全国承办高校内发起的5公里迷你马拉松挑战,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强健体魄,践行公益,关爱贫困听障儿童。

  自2014年第一届“迷马”成功举办以来,通过一百余所高校的实践和摸索,已成功举办了548场“迷马”挑战,累计25万人报名参加,成为每年秋季席卷大学校园的“现象级”活动。今天,我们将通过从体育、校园文化及公益的角度来求索“迷马”席卷大学校园的深层原因。

10月16日,湖北大学“迷马”挑战后,挑战者高兴地抱在一起,友情在“迷马”挑战现场绽放。章雪妮/摄

  一场生动的体育“公开课”

  每年秋天的开学季,对于新生来说,是大学生活的起点,对于更多同学来说,是又一段新的开始。暑假期间,无论是新生还是在校生,都享受着充实的假期,旅游、购物、玩游戏、追剧……“运动”和“挑战”仿佛和同学们拉开了不小的距离。但在9月末开启的“迷马季”里,用另一种充满活力的方式赢得了同学们的青睐。

  康宝莱·全国大学生迷你马拉松公益挑战鼓励大学生参加在校园里举办的公益性迷你马拉松,将5公里的迷你马拉松作为公益的契机,为听障儿童募集善款,呼吁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人关注听障儿童。这种方法一举两得,让挑战者们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同时,也参与了5公里长跑的体育活动。报名刚刚启动,大学生们踊跃参加的热情,就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活动的盛况改变了很多人对大学生普遍不爱运动、更不热衷跑步的刻板印象。

  马拉松活动近几年在国内比较火,很多挑战者不是为了竞技而来,而是为了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校园内作为公益活动的迷你马拉松,同学们参与其中既是对自己毅力的考验,也是为公益出一份力。“当时选择报名,就是因为活动就在我们学校里进行,感觉很方便,而且还能为听障儿童尽一份力。”来自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挑战者对我们说到她参加“迷马”的原因。

  很多挑战者在参与过“迷马”5公里挑战之后,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平时的惰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克服。虽然天气逐渐转冷,但是“迷马”过后,这种热情依旧没有减退,原本不愿意出早操、不愿意早起的同学纷纷走向操场,进行锻炼,他们不畏寒冷,坚持着自己在“迷马”挑战过程中收获的毅力与坚持。

  在近一个多月的“迷马”挑战中,有的是个人报名挑战,有的是整个班级进行参加,更有学院组织全院学生参加挑战。在线下报名时,大学生们相互带动,使得此次迷马活动变得异常火爆。来自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一名2016级新生说:“我在微博上看到了班长在上周活动后发布的信息,他还提到我们班级的好几个同学也参与其中,我可不能落后。”通过活动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许多平时不擅长运动的“宅男”“宅女”,被身边的同学带动起来,这种带动和影响,有时候要比课堂里的说教更有用。“迷马”挑战的火爆揭示出了一个道理,通过改变跑步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校园体育完全可以由被动变为主动。

  对于当今大学生体质堪忧的状况,有老师表示:“一些大学生处于松散状态,不爱运动,除非非常有必要进行的体育锻炼,否则同学们根本不会去锻炼。每年的体测难通过、运动会报名人数寥寥无几……这些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如果不去锻炼,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现在,全国25万“迷马人”可以一起给出答案:谁说我们不喜欢跑步?“迷马”在高校内取得巨大反响,正说明大学生完全可以动起来。

  据悉,今年在全国49所院校共展开了196场形式不同的挑战,“迷马”可谓是在高校里刮起了一阵跑步风,更是为大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体育“公开课”。它是许多大学生体育习惯的“开胃菜”,更是高校公益的“催化剂”,相信“迷马”大学校园的,不仅仅只有感动,还有运动的快乐。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