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有些挤破头都难进的培训机构 有人却不堪重负退班

发稿时间:2016-11-17 09:02:00 来源:

  ■教培机构众多,是否适合孩子成为不少家长思考的一道题。汤铭明/摄 (资料图,图文无关)

 

  ■CFP供图

 

  达不到培训目的 退班回家出题练习

  无独有偶,儿子就读于越秀区某小学五年级的肖女士,在昨日上午发了条朋友圈:“不上学而思会完蛋吗?我刚刚告诉学而思老师,我们决定停止了,改为自己回家练习。可是心里好忐忑!”原来,在三年级的时候,肖女士与儿子听从了班主任的建议,着手准备“小升初”,开始在校外补习。由于当时已错过学而思报名,肖女士便让儿子报名爱智康的一对一辅导数学。

  “孩子的问题主要出在注意力不集中。由于作业错得太多,很多时候上课不是在扩展新的知识,而是在讲做错的题。这完全是‘返工’,不是培训该达到的目的,提升效果不大。”鉴于此,肖女士认为,应该先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训练学习能力,便退了班,改成回家练习,自己每天给儿子出10道题。

  这种做法让孩子轻松了些。以往,每周四,肖女士的儿子都要在放学后上两小时的数学课,而相关作业又总是拖到每周三晚上再写,这便导致了周三、周四两个晚上总会弄到很晚才睡,进而影响了第二天的上课效果。“现在把总量分割,集中注意力的话10分钟内就能完成。”在肖女士看来,有了培训班后,家长潜意识会放松一点,但退班后,自己会更加细心观察分析,比以前更上心。

  “不是简单说机构的好坏,而是看适不适合孩子。”肖女士认为,家长才是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者,如果家长不太负责任地仅是将孩子送进机构,以为一劳永逸,则不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虽然退了班,但总目标还是为了小升初,是为了空出时间让孩子的课内成绩有所提高。”肖女士坦言,如果一年后有提升,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则该报的班还是会报。

  探因

  小学生出现“课外补习潮” 传染式焦虑造成家长跟风?

  在此前疯狂转载的控诉课外补习的报道中,学而思被指控了四宗罪,即“绑架”之罪、“抢位”之罪、奥数之罪、逼迫之罪。此后,有不少家长为学而思“鸣不平”,表示作为教辅机构中的“出头鸟”,若“这四罪”成立,那其他机构都不能幸免。

  “学而思,就是那个有钱都进不去的机构啊!”入读难,是不少家长对学而思的第一印象,也让许多人觉得这是商家常用的饥饿营销手段。日前,学而思广州分校校长李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是在进行饥饿营销或者有意折腾家长,确实是有一个好老师才开一个班。

  记者了解到,学而思一直以来都强调自己是“培优”而非“补差”,且推行的是“分层教学”。这一定位使得该机构对于学生的“入口”有严格的把控,在报名后的入学分层测试,除了确定学生处于哪个学习层次、进行分班外,同时也将“资历不足”的学生筛除在外。

  儿子就读于天河区某知名民办初中一年级的高先生表示,孩子是学而思的“老顾客”,从三年级起就开始读了,一直到现在。“我儿子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常年稳定在班里前三名。”高先生透露,在学而思与儿子同班的,都不是传统中的“差生”,反而一个个都是数学学霸。

  定位“培优”,从而开班谨慎、选生严格,致使学而思“一位难求”,而因为入读要求高的原因,又进一步加剧了家长们的“疯狂”。如此反复,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都说家长跟风,其实不完全是,有时候是孩子之间的‘传染’。”一名海珠区的家长告诉新快报记者,目前四年级的女儿便主动提出来想要读学而思,“她说因为班里成绩好的都读了学而思”。

  不仅是学而思,是否上教辅机构补习成为不少中小学家长需不时面临的一道选择题。“我本来是一个坚定的‘不补课主义者’。”儿子在海珠区某公办小学上五年级的郑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孩子成绩并不差,且一直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便从来不主张上任何课外补习班。但一到五年级,全班都弥漫着一种“躁动”与“焦虑”,家长之间互相打听,见面就问“你家孩子报班了没”。“就像‘传染病’一样,身边比较熟的家长一个个都让孩子报了班,其中还有几个成绩比儿子好的。”在这波“攻势”下,郑先生也坚持不住了,打算下学期给儿子报个数学班。“不是有句话说,最怕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吗?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全班都上我能不上?”

  对于这种传染式的焦虑,已不新鲜。小学生的“课外补习潮”,已由高年级向低年级蔓延,同时从上学日向寒暑假蔓延。对此,卓越教育校长周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家长的焦虑情绪不应该简单归因于教育培训市场。他解释称,补习的需求并非在教育机构出现后才出现,只是公办学校不允许补习后,教育机构才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而近年来补习的变化,也从以往的“查缺补漏”的“补差式”,转为现今的“拔尖式”。“以前的补习更多是立足于与学校同步,而不是超前”,周贵称,如今不少牛娃想通过补习来扩大自身优势,或希望在同水平的学生中脱颖而出,从而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家长说法

  花钱报名看中 教培机构与民校间的关系

  在疯狂学而思一事被报道后,日前,有媒体称“学而思背后的疯魔,关键是小升初的起跑线设歪了”,剑指广州“小升初”的政策,认为取消民校考试是疯狂“小升初”背后的导火索。

  2013年底,广州“小升初”民校考试或被取消的风声四起。此后几年,广州教育部门一步步地规范“小升初”招生,先是叫停了公办外国语学校的笔试招生,后是市属公办外国语学校的招生方式取消面谈,与此同时以笔试“揽生”的民办初中亦要改为面谈招生。而优质生源作为民校存活与发展的关键,在被叫停了笔试后,有的民办初中为了择优,明面上按照要求面谈招生,暗地里却还是看重学生的笔试成绩。于是不方便“出面”组织考试的学校,为了抢占优秀“生源”,便与教育机构合作,以各种形式,进行秘密招生,择优“由明转暗”。

  “一上到六年级,教育机构的考试、赛事都比之前多了些。”有位家长告诉新快报记者,当初就是看中了教育机构与民校间这层关系,能获取到一些“别人获取不到的消息”,才花钱报了名,“在这过程中,应该便有不少优秀的牛娃被提前‘锁定’”。

  “考试是无奈之举,但面对每年这么多人报名,考试是相对公平的办法。”此前,某民校校长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记者了解到,每年广州都有约5万名学生在“小升初”时选择竞争民校,这数量占了小学毕业生的一半。目前,广州“小升初”的招生方式主要是对口直升、电脑派位、统筹入学、面谈招生等方式。对于对口直升的学生而言,若不喜欢对口的初中学校,考民校成为“择校”重要途径之一。而对于电脑派位、不确定能读哪所初中的学生而言,考民校则是避免“运气弄人”的直接方法。优质民校竞争之激烈,也使不少家长把进教辅机构补习作为“救命稻草”。

  广东省校长联合会会长吴颖民便指出这其中的“利益链”,由于民校失去笔试招生这一层“保障”,优质生源的获取只能借助机构进行考试招生;而机构则利用这一层关系进行加码培训;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好学校,不得不接受机构的培训。

  老师带太多班会影响质量

  对于众家长反映的“一位难求”问题,学而思所属的好未来集团总裁白云峰回应称,优秀老师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有天花板。“一个老师最多给他排七八个班,再多的话,他的讲课质量一定会受到影响,嗓子也受不了。”

  白云峰表示,对此,这些年一直坚守“有一个好老师开一个班,没有好老师我们宁愿不开班”的原则,但如今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则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给更多人。为了解决报名难的问题,除了推出线上免费课程外,会将产品研发从“培优” 扩大到“个性化”。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