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小升初”疯狂校外补习,到底是谁之过?

发稿时间:2016-11-17 09:01:57 来源:

  ■曾德雄

  据《新快报》报道,连日来,教育话题持续升温。《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报道,直指学生课业负担从课内转向课外,家长焦虑感十足。与此同时,一篇关于小升初疯狂校外培训的文章被众多媒体转载,瞬间点燃了疯狂小升初背后一直被盖住的熊熊火焰。

  这几天相信大家都被“疯狂学而思”刷屏了。这让我想起了西哲著名的“存在即合理”,合理不是说它正确,而是说自有它之所以如此的理由。因此,对这件事的观察,首先要搞清楚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然后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看来“疯狂学而思”早已不是一城一地的事儿了,而是弥漫到了全国。这其中尽管也有个别优秀的孩子完全是基于兴趣,并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但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恐怕都是被裹挟、不得不进去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焦虑情绪了。

  之所以要抢着入读以“学而思”为代表的这类校外补习班,其实就是为了升学,特别是小升初,在很多家长心中孩子如果上不了一所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学,这辈子就完了——相信很多学校在家长会上就是这么耳提面命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学而思”的“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塑造品格”的美好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基本上是南辕北辙,因为它在教学中将一切知识都进行了高明的技术化程式化处理、灌输,目的只有一个:考高分。

  以“学而思”为代表的这类校外补习机构肯定不是主动出现的,不是供给产生需求,而是相反,是需求产生供给。所以需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需求?为什么这样的需求更多地只能在这些校外补习机构而不是正规的学校得到满足?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还是跟我们这个社会的上升通道太过狭窄直接相关。到目前为止,在绝大部分人心中,只有读好书上一所好的大学才是最可靠的上升通道,而这也在相当程度上符合事实。但这就已经超出教育的讨论范畴,进入到社会领域了,当然,教育也从来不只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开放社会,使社会成员获得更多的上升机遇,恐怕是我们要加以认真考虑的。

  想要读好书上好学校,为什么实现这个愿望一定要借助补习机构呢?说来说去还是僧多粥少,优质学位有限,只好一开始就进入残酷的淘汰模式。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用度匮乏却指望大家彬彬有礼,这是不符合人性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学而思”这样的补习机构无过,民营学校——不管它们在使怎样的“阴谋诡计”掐尖——也没有什么过错,有问题的只在于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环境: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至少与公众的需求存在巨大的差距,无法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才导致目前的乱象。

  所有那些政策调整,比如取消外语学校和民营学校的小升初笔试、中考指标到校等等,都是在忽略或者说无法改变教育投入不足这个源头因素而采取的末端措施。因为源头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这些末端措施实施起来就免不了左支右绌、顾此失彼,就像这次又有人指责取消民营学校的招生考试一样,殊不知民营学校的招生考试也是问题一箩筐的。

  这次“疯狂学而思”引发全国大讨论,俨然演变成了社会问题,相信有关部门也注意到了,该从根本上反思这个问题了。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