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5日)上午,从杭州连夜赶到温州的德国留学生Christa,在温州市中心血站捐出了1U单采血小板,这份血小板最终将捐给一名温州的老奶奶。
在微信上完成对Christa的采访后,记者想到一名温州女孩——毛陈冰。她们,身上同样淌着“熊猫血”,同样有一副热心肠。
她连夜从杭州赶来献血
“感恩来自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德国留学生Christa,离开考场便连夜从杭州赶来为外婆献血小板。在熊猫血血小板资源紧张的当下,真是难能可贵。作为家属由衷感谢这位国际友人伸出援手,感恩好人一生平安!”昨天下午1时11分,网友“或丨许”在微博上发出“感谢信”,并@浙江大学。记者在微博上与该名网友联系,但截至昨晚8时,发微博的“或丨许”没有回复。
温州市中心血站机采科的陈乐丹向记者证实了这件事,当天上午,她陪着Christa和受捐者家属一同完成了整个采血过程。陈乐丹说,她工作10年了,还是第一次碰到“熊猫血”血型的国外友人来献血。
在交谈过程中,陈乐丹了解到,Christa是一名德国留学生,今年20多岁,目前在浙江大学读中文,到中国不到3个月。她是从微博上看到一条熊猫血的求助信息,前天晚上从杭州连夜赶到温州,就是为了帮助一名需要血小板的温州人。
Christa的血型是A型RH,也就是我们通俗说的“熊猫血”。今年3月,她在德国献过一次血,这次是第二次。
“Christa来得比较匆忙,因为献血无法去上课,她在微信上跟老师请假,老师也非常支持她。”陈乐丹说,“让我感动的是,她这样一个国外来的女孩子,电话和受捐家属联系了一下,然后二话不说就来献血了。”
献完血,她说要好好逛逛温州
“晚上好,我叫Christa,中文的名字是‘熊猫’。认识你很高兴!”记者微信联系上Christa时,她人还在温州,刚刚从江心屿回来。
有关她在浙江大学读中文,这个学期才从德国来中国的情况,Christa都一一确认。说起这次献血的经历,Christa是两周前看到需要输血的求助微博,在上周五跟受捐者的家属取得了联系,“因为他们是希望寻找在温州的捐助人”。她跟对方说,虽然她人在杭州,但她愿意提供帮助。因为这周一Christa有考试,只能等到考试结束之后才能赶来温州。
前天,Christa再次询问家属是否需要她过来献血,得到肯定回复之后,她收拾一下行李就出发了。
Christa之前没有来过温州,她还特地看了一下地图,看看温州在哪里。
“你为什么愿意帮助一个陌生人?”被问到这个问题时,Christa回答说,“我从小受到的教育,让我总是尽我所能地帮助他人,我也坚信好人有好报。”
她说:“我也会设身处地想,假如我的祖母需要帮助时,我也希望有人来帮助她。”
Christa透露,献完血她去了一趟江心屿,计划今天离开温州,走之前她想好好地在市区逛逛。
老奶奶仍然需要“熊猫血”
昨晚,记者联系上了受捐者家属周青青,受捐者是她的外婆,“非常感谢Christa,她到温州已经晚上10点多。”
周青青说,她外婆姓孔,是平阳县鳌江人,今年75岁。今年10月底,她牙齿多次出血,还有晕倒,家人带老人到医院检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诊断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后来就一直在医院救治。
周青青说,由于造血功能衰竭,她外婆体内的血小板数量只有四千,而正常人是几十万,急需输送血小板,否则有生命危险。
经检查后发现,孔阿婆的血型是RH阴性A型血,家属中找不到匹配的血型。周青青说,他们之前一直通过微博、微信等寻找“熊猫血”的捐献者,也有很多人来帮忙,11月初有一名爱心人士献过一次,但一次捐献的量多了也没用,要隔段时间输入一次。接下来,还是需要爱心人士帮忙捐献,“医生开的药已经在服用,需要3到6个月时间才能见效,这段时间要靠捐献来维持生命。”
陈乐丹介绍,血小板的捐献和常见的全血捐献不一样,全血可以冷冻保存很长一段时间,而血小板保质期只有五天时间,所以这也导致患者需要用血的时候,往往比较急,如果血小板没有及时输送,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相比较用血的群体,温州目前捐献的还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