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精英回归背后的人才之争

发稿时间:2016-11-16 08:47:46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如果要创业,可能没有比中国更适合的地方了。你还能找到比这里更有活力的土壤吗?”3年前,从事IT行业的老友从欧洲辞职回国时,这样解释他回国的理由。

  做IT,从欧洲回到中国,这很容易理解。毕竟,由于国别、语言、文化的不同,整个欧洲都没有统一而广阔的互联网市场,而这一领域是天然需要巨大市场的。因此,放眼全球,真正的互联网大国,中美是肯定排前两把交椅的。而美国之所以能长期占据“世界老大”的位置,其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尤其是技术移民的能力,贡献了巨大的一部分。

  纵览历次硅谷华人精英回国的“浪潮”,可以清晰地看出轨迹。要么,是国内有非常良好的创业时机,比如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创业潮、“.com”潮;要么是美国身处或大或小的低谷期,比如金融危机之后的一段时间。

  以此观之,目前的中美两国在竞争互联网人才这一点上,也处于类似的时期。

  从中国看,经过了长期的学习、“山寨”年代之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中国信息产业,正走向原创、引领、赶超的时期。以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为例,仅在阿里一家,就又创下了1200多亿元的销售纪录;这一纪录,也让美国的诸多主流媒体感叹:在全球围观“双十一”的时刻,谁还会记得“黑色星期五”呢?在美国的社交网站上,大批的美国网友则在打听,应该怎么从中国网购?

  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当然不止于网购这么简单,而是已经成为重塑社会肌理的一部分。笔者已经很久出门不带钱包了,因为即使在北京的一个超市、便利店、街边的小饭馆,都可以手机支付;出门打车,也可以网约车;购物、旅行、社交、学习、工作、娱乐等功能,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而以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为代表,中国的硬件、软件实力都在显著提高。换句话说,互联网科技企业最需要的市场、技术、人才要素,中国现在已经完全具备且难以被媲美。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创业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整个中国社会都开始更明确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创业者的重要性。一个国家要保持竞争力,只有大块头的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有创造力、能吸纳就业的中小微企业。从政府的简政放权,到鼓励“双创”的层出不穷的政策,也让硅谷精英们感受到祖国的诚意。

  此外,母国的文化也是他乡无论如何比拟不了的。以前,很多硅谷精英感受到的是“天花板”——在美国,即使技术再出色,要晋升到真正的高级管理岗位,就要完全放弃自己的文化,融入主流的美国文化,有时甚至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换言之,在那里,始终是一个“他者”,而不是“主人”。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句曾经非常戏谑的电影台词,却道出了国际竞争的真理。用《经济学人》一篇文章的观点来说,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不同,21世纪的战争,没有硝烟的“争夺大脑”,虽然没有血肉模糊的场面,却能更加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