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博士快递哥:用两只手挣钱吃饭 送了60万件快递

发稿时间:2016-11-04 10:37:21 来源: 新华网

  他是中国学历最高的博士快递哥 他送了60万件快递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这是谭超最喜欢的一句话,写在常用的书签上,“我自己用两只手挣钱吃饭,自己追求理想,管别人怎么看呢?”

  堆成小山的快递,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匆匆忙忙来领取包裹的师生……如果不是刻意观察,很多客人不会发现,烟台大学综合商店一角的快递网点,跟别处有些微不同。

  没有市区地图、没有收发快递的报表、甚至联系业务的聊天软件都没在开着,货架后面桌子上的电脑正播放着斯坦福大学的英语公开课。来拿快递的学生不免往里多看一眼,确认眼睛没花——这是快递小哥看的?

  电脑的主人是谭超,快递网点的老板,一个32岁的山东壮汉。霜降之后的烟台海边,风凉得割人,谭超只穿一件单衣,屋里屋外忙得热火。他手脚麻利地搬起一箱箱沉重的大件,一溜跑回屋,每一步都好像砸在地上。但是放下这些箱子码好时,手脚又有点难得的温柔。

  谭超有两个身份,分属于白天和黑夜。

  当一天的快递全部派发完毕,天边烧起好看的晚霞,他就关店回家。打开电脑,一头扎进文献堆里,在厚厚的九经三史中查找东北亚的资料,隔着几百年的时空,探究古代高丽、蒙古与中原的和亲问题。

  谭超的另一个身份,是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二研究生。

  “我觉得他能成,他有韧劲儿”

  “编号多少?”每个来谭超店里取件的学生,都要先回答这个问题。

  “26711。”只要报出一串数字,谭超就能在10秒钟内找到来人的包裹。

  区别于其他快递收发点用快递单号和手机尾号确认收件人的方式,谭超有他自创的一套编号:“26”代表今天是26号,后面的三位数代表包裹在货架上的位置。100号以内是堆在门外的大件,101-200号在左手边第一排的货架上,201-300号装在右边的大箱子里,前一天的快递,统统退居后排。

  巴枪扫描,签字确认,撕下电子面单,再把单子归拢到一起,一气呵成。“哥,你咋想出来这么编号的啊?厉害!”刚刚来店里兼职的大二学生韩亚楠,看得干咽了一口唾沫。

  “咱好歹复习了四年国际关系,还能连这么几百个快递的关系都搞不定?”谭超洪亮的嗓门不再介意转述主人曾经有点汗颜的过往:四次报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却连续四年都没考上。

  考清华的初衷是想当大学老师。在家乡的农村县城,最受尊敬的工作莫过于手执教鞭,有一份稳定的薪水,这也是父母对他的期待。一毕业,谭超就在其他同学纠结犹豫的时候决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考研考博,一年考不上两年,两年考不上三年!”

  这份豪气得有经济条件的支撑。脱产复习从来没在谭超脑海里出现过,他谢绝了家里再给生活费的贴补,“毕业了还能再跟家里要钱?男人必须自己顶天立地!”

  就这么着,烟台大学新闻系的本科毕业生谭超,揣着他的清华梦,一个猛子扎进了社会。

  社会没给他温情脉脉的怀抱。起先三年,能腾出功夫学习的兼职他都做。房产中介、大学保安、甚至废品也没少收,当两个月没卖出去一套房子的时候,谭超才意识到,他成了社会链条里最脆弱的那一个平衡:“哪行哪业都不是那么容易插手进去的,尤其一个没有任何人脉和背景的应届毕业生。”

  工作不顺利,复习也让他感觉“身体被掏空”。白天干活,晚上看书,这种强度说着和想着都容易,可是忙累了一天回家,整个人都想变成一块口香糖,糊在床上不下来。可他没办法,洗把脸就得开始复习。“只睡三四个小时太正常了,成宿通宵也有过。”当初放出去的豪言成了谶语,连续三年,他都没能通过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考试的笔试。

  好在家人都非常支持他。“考不上就慢慢来呗,考上为止。”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妻子曹程程,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我当时就是觉得他能成,他有韧劲儿。”

  从快递小哥到大师兄,从送货到店主

  做快递是从2010年开始的。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也不熟悉路,一天能送上30个件,就是他最好的成绩。最少的一天,他才送掉两个件:

  用全部积蓄买回来的新三轮车,一脚油踩狠了,蹭了路边的轿车。他没跑,打预留的电话联系车主。诚实的犒赏是赔偿2700元修理费,让他“几乎要山穷水尽”。推着抛锚的三轮车走了几个小时,耽误了客户收件,被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

  送一个件能赚一块五毛钱,每天“读圣贤书”的谭超也会有点灰心。看着其他网点的快递哥都能送上好几十件,他开始琢磨。考察了烟台市内的市场,谭超发现学生越来越依赖网购:“小件越来越多,一个指甲刀或者一个手机壳都有人从网上买,这说明学生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他想,如果能有一个固定的代理点,让学生自取,效率不就提高很多了?

  综合商店的老板刘丽娜也没想过,她的店里会考出去一个博士。之前,她就很喜欢这个经常来买东西或者送快递的小伙子。“有礼貌,热心。”有次货架上码的太高的箱子她够不到,一米八五的谭超伸手就帮忙搬下来。知道谭超在找门面,刘丽娜二话不说让出了一个角落的空间。桌椅板凳、货架、连秤都不用买了,“直接拿去用就行”。

  占了地利,谭超没忘了发挥他的专业优势。以后每次上门送件前,他都会群发一条短信:“您好,您的快件到了,可以到烟台大学综合商店一侧的中通快递领取。”综合商店门口,也挂起了快递广告。日积月累,来发件的同学惊奇地发现,这位快递哥的桌子上,还放着一套《肖秀荣冲刺8000题》。

  “本科毕业了还来送快递啊,那我们以后可怎么办?”附近宿舍楼的学生知道了他的经历,开始改口喊他“大师兄”,来综合商店买东西的考研族,也会满怀敬意地驻足,和这位快递哥讨教一下考研英语政治的复习。

  转机出现在2011年。被“底层”体力劳动和烟台海风锤炼得灰头土脸的谭超,终于进入了清华的面试。在网上查到分数线的那一瞬间,谭超感觉心里猛跳了一下,“身上的血不流了”。那段时间,他总算肯放下手头的工作,一心准备面试。“一考上,我就不干了,到北京上学。”

  “双11告诉我,快递这个行业有前途”

  面试结果出来的那天,曹程程记得很清楚,回家以后,一向能聊能侃的谭超面无表情,没吃饭,也不说话,只躺在床上看天花板。她心里一咯噔,也一晚上没睡好。

  “那是真的绝望,”谭超现在想起来,会用“不知道天高地厚”评价当时的自己,“接受有些事情是怎么努力都无法达成的事实,其实非常痛苦。但一旦想明白了,降低过高的期望值,事情就会容易得多。”

  第二天,想明白了的谭超,照例早起干活,既然考不上清华,那就调剂到烟大历史系,“曲线救国呗”。

  于是,在拿到中通快递网点代理权的第二年,谭超成为烟台大学少数民族史专业的研究生。他忙着上课,曹程程干脆辞了工作帮忙看店。那年的双十一,是他俩迎来的第一个“业务高峰”,11月13日,谭超明显感觉到不同:“快件量一下比平时的两倍还多,那天都没怎么顾得上吃饭。”晚上10点钟后,在那天唯一的一顿泡面蒸腾出的热气里,谭超嗅到了一丝商机,“这个行业可以,会有发展。”

  行业发展比谭超想象的还要快,几乎每年都翻一番。包裹越来越多,送的也越来越好。到今年,谭超名片上的四个电话号码经常被打爆,每天收发千余件快递已经成为了日常,收入完全够把曹程程解放出来,雇其他人帮忙。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谭超早就发现了送快递和做新闻之间的相同点:“最讲究的就是时效。”一份快递在到达学生手上之前,要三次经过他的双手。重新编码方便了摆放和查找,群发短信省略了电话沟通的时间,谭超的快递收发点,像他的博士论文索引页一样井然有序。他自己粗略统计了一下,从2010年到现在,经手了60多万件快递,“比我翻过的文献页数多得多。”

  在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导师王克平眼里,学年综合考试政治单科第一的谭超,“素质还不错。”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偶尔会在十一月份消失几天的学生,会偷偷买上一张回烟台的打折机票,“从下飞机忙到上飞机。”

  “今年不会了,”谭超桌上的三个笔记本,一个用来记每天的账目,一个用来记代办杂事,一个用来安排兼职学生的课余时间,“今年我招了20多个兼职学生,双十一前后没课的时候,让他们全过来!”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