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网络语言贻害文化
□阎臣
去当老师的亲戚家串门,亲戚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打开手机,让大家看初中生的请假条:“版主,偶发烧,灰常蓝瘦,头FT,339,请病假两天。”虽大致明白是请假的意思,但对这网络语言、英文、数字混杂的“天书”,多有不解之处。集思广益,加上网查阅《网络语言大全》,终于译出正确意思:“班主任,我发烧,非常难受,头很晕,想睡觉,请病假两天。”
如今,初中生大多有手机,接触和运用网络语言入脑入心。“蓝瘦”一词刚蹿红,便运用自如地写进了请假条。
尽管大牌网媒从网络到现实、从谐音到意境、从方言到口音,挖地三尺不遗余力,探究“蓝瘦”、“香菇”的来源和表达的意思,但依然摆脱不了混淆滥用之嫌。放着好好的词语不用,偏要滥用近谐音字取代正常表达的语意,这不是词语创新,而是一种病态文化。靠出格出位、破坏规则的方式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不是有文化而是在糟蹋文化。
网络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现实主导网络而不是网络主导现实。有人不好好码字,无疑会造成用意上的混乱。“网有病,人知否?”网络病态文化,犹如流行感冒,在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的同时,蚕食着人们正常的思维,侵袭着青少年的认知。如果不分场合地滥用,非但不能增添生活乐趣,相反会贻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