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时评:大学生“一言不合”就退社,怪谁?
我很理解新生加入学生社团组织不久就退出的心理。大学新生免不了探索和“试错”,唯有在不同环境间权衡比较、积累经验,才能明白什么更适合自己。
------------------------------------------------------------
对大学新生来说,除了课业,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也常令他们“东奔西走”。
我刚上大一时,除了加入院学生会学习部、院辩论队、院级媒体,还加入了学院的足球队和文学社,后来又加入了校辩论队。但在一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只留在其中3个社团里。
对中途退出学生社团的学生,我认为不必“一竿子打死”。我退出工作了近一年的学生会,并非认为学生会没有意义,而是认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是写作。当然,也有同学后悔参与学生社团而退出。我有朋友认为有的学生社团活动形式主义重,干的都是杂活,收获甚少,同学间奉承计较的氛围也令他难受。“官气”是困扰学生社团的一大因素。在一些学生眼中,学生社团“事儿多”,有官气,所以不愿参加。
我很理解新生加入学生社团不久就退出的心理。大学新生免不了探索和“试错”,唯有在不同环境间权衡比较、积累经验,才能明白什么更适合自己。
学生社团建设的“稚嫩”,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加分”心态,也是学生退出的两大原因。任何学生社团的建设及运转都非一日之功,它既要看历任成员的“上心”程度,也要看规章是否明确、活动是否有序、执行是否到位。一些学生社团由于缺乏学校重视(比如没有加分鼓励),以及活动组织的“掺水”,竞争力下降,甚至“名存实亡”,难怪成员不长留。
大学生“一言不合”就退出学生社团,不能简单归咎于新生不够务实,不容忽视的是其背后的“社团水化”现象,以及“加分心态”的负面影响。怎么让学生社团更有“干货”,是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