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也许不是你的“菜” 高职生留校,悠着点为妙

发稿时间:2016-10-31 08:52:3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高校大扩招之前,选择毕业生留校工作的情况尤为普遍,成为高校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有资料显示,2000年前,几乎所有普通高校每年都会精挑细选当届毕业生留校,在特殊阶段甚至可达50人甚至更多。这些留校学生,有的作为辅导员和机关人员,有的作为专任教师。通畅的发展路径使得他们逐步成长为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的主力军。以笔者母校为例统计,近30年来,该校大约有五六成历任校级领导、七八成中层干部均来自留校学生。

  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一部分,从文化认同、师生情谊、就业拓展等角度考虑,也和其他普通高校一样,在毕业生中择人留校。以笔者所在工作单位为例,从建校到目前短短23年间,总共留校人数约80人,其中2003年~2013年间留校人数最为集中约70人。

  然而,2013年之后就鲜有学生留校,高职生留校人数呈下降趋势。从工作岗位上看,留校学生集中在后勤管理服务、设备维修管理、教学实训等岗位。从个人职业发展看,虽然学校下了大力气、尽可能提供机会,但是仅有3人解决事业编制问题,其他人员基本上还都在原来岗位工作。

  同是留校,结果却有较大不同。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相比而言,高职生学历低,职务职称晋升不易。目前而言,评职称要学历要论文要科研,进编制要学历要职称。以动手能力见长的高职生留校与其他以学术能力见长的同事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让他们写论文报课题做研究,其劣势突出,特长难以发挥。而在高校,学历和职称恰恰又是衡量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的最有利标准。因此,就群体而言,高职生就掉了队落了伍,个人职业发展陷入职业高原,受到较大限制。

  另一个原因是受制于当前的制度设计。高校在人才引进的待遇、编制上并没有太多决定权,而这些制度上的瓶颈一时难以突破,所以特别提醒高职学校的决策者们,对高职生留校,请各位悠着点为好。

  说到这里,笔者记起学校的一个真实案例:两年前,旅游专业一位学生非常优秀,曾经获得全国导游技能大赛一等奖。学校几个部门曾经想让学生留校。在征求学生所在系领导意见时,该领导从学生长远职业发展着眼,坚决不同意把这个学生留校。两年之后,学生传来捷报,他在旅游业界作出了不小成绩,个人事业逐渐风生水起。

  学校事业发展是大事,但学生个人发展和职业前程也是大事。客观地说,在高校用人自主权没有得到完全实现,在社会还是以职称、学历论英雄,尚未实现以贡献、能力为第一标准的今天,留校工作也许的确不是高职生的“菜”。让优秀的高职生到社会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那里,高职生方可以“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