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实习之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何时走到阳光下?

发稿时间:2016-10-25 08:51:4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学生们在学校所学与企业工作标准“脱节”,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实习时,学生们应该懂得自己在做什么,有何意义。

  现实的情况是,学校要为学生们找到一个专业对口的实习企业并非易事。

   “实习风波:实习学生变廉价工”后续

  事实上,近年以来,甘肃、山东、陕西和广西等多地都曝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疑遭遇强迫的新闻,让此类话题再次被公众热议。

  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实习是他们走入工作岗位、接触社会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有1年以上的实践学习时间,高等职业学校要有1个学期以上的实践学习时间。

  然而,学校尴尬表示合适实习的企业难觅;企业无奈抱怨学生不能独立顶岗;学生吐槽学不到东西、工作时间长、实习工资低。  职校学生实习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又应该如何提高职校生的实习质量呢?

   A 学生吐槽:实习学不到东西

   案例:

  2015年7月,长春一家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老师,以学位证为要挟强迫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去卖二手房。

  “谁能告诉我,在这里实习的意义?”

  成都某职业院校大二学生唐凯心中的不痛快,始于“突兀”。

  “突然就告诉我们要实习,在此之前,什么单位、岗位、做什么,为什么要实习,我们完全不知道。”唐凯告诉记者,明明学的是财会,自己却被学校安排到一家建筑公司实习三个月,“每天就是在工地上跑,做的事也是随便找个人都能干的,这样的实习有什么意义?”

  唐凯的经历并非个案。梳理之前媒体的报道,2015年7月,长春一家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老师以学位证为要挟强迫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去卖二手房;2016年10月,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学生在网上反映,刚上大二就被学校派到江苏昆山一家工厂实习,每天要在车间工作10多个小时,有学生出现过敏等症状……记者发现,职校学生在实习中,和毕业证挂钩、工作时间长、工资低、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凸显。

  是好高骛远不能接受车间工作,还是对自己的权益保护存疑?对此,多个职业院校的同学告诉记者,对比做什么,他们更想清楚知道为什么。

  “大二大三都要实习,这些实习有什么区别?在哪里、做什么、待遇怎样,遇到问题找谁……”唐凯表示,这些都是在实习前,他希望自己能够清楚知道了然于心的,而非“糊里糊涂”。“什么时候实习能让我们都心中有数就好了。”

   B 校方叫苦:实习单位难找

   案例:

  成都某高职学校的老师坦言,在和企业对接的过程中,学校相对“弱势”。在职业院校,一个专业上百人,要能找到对口专业的企业一下子全部接收,难度可想而知。

  “和企业对接时,学校相对弱势”

  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快递公司分包裹、网络技术的同学在流水线上打包装、汽车制造和物流专业的学生都在房产企业卖房子……从之前涉及到职校学生实习的报道中,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分外凸显。

  “剃头挑子一头热,学校积极联系,企业不太情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成都某高职学校的老师坦言,帮助学生找到专业对口的实习企业十分不容易。

  该名老师表示,在和企业对接的过程中,学校相对“弱势”。在职业院校,一个班的学生至少30多人,一个专业上百人,要能找到对口专业的企业一下子全部接收,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总是希望能为学生争取到最好的待遇和环境,但企业完全可以拒绝接收实习生,所以,主动权从来不在我们学校手上。”该老师苦笑道。

  对于此次“实习风波”,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不是不想提前告诉学生,但往往企业需要用人时,会直接告诉学校需要的学生数量和报到时间,并没有太多商量的余地。

  “师范专业的学生去学校实习,或者医学院学生去实习,都有一个时间上的缓冲期,但是我们职校并不容易。”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此次去浙江萧山实习,从学校接到企业通知到告知学生,中间大概有10天时间。“这10天,我们去了企业所在地实地走访,查看工作环境,确定实习时间和待遇,再等到完全确定后告诉学生,时间上确实比较打紧。”

  另一所职校负责实习对接的老师则表示,学校本身的竞争力不足也会成为企业对接中的“拦路虎。”“有的好学校,是企业主动联系学校要实习生,但我们学校需要我们到处去找企业单位,根本没有空间让我们挑选”。

   C 企业抱怨:实习学生成“负担”

   案例:

  某家电生产企业一线工人刘宇坦言:“刚开始学生完全不能上手,他们在学校学的,和我们企业的技术标准完全脱节。这还是其次,学生还不听教。后来我就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实习学生叫苦喊累,无法适应企业工作要求”

  事实上,抱怨的不仅仅是学生和学校,就连表面上看起来处于主动地位的企业,也面临着培训不易的尴尬。

  刘宇是一家家电生产企业的一线工人,作为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电焊工人,他曾经带过好几名职校实习生。慎重又慎重,是这位老工人最大的感受。

  “刚开始学生完全不能上手,因为他们在学校学的和我们企业的技术标准完全脱节。”顿了顿,刘宇感叹道,“这还是其次,学生还不听教。”

  刘宇说,曾经他再三向学生强调了正确的机械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但是无奈学生根本就听不进去,自己想当然地去做,差点出事故。

  “后来我就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的徒弟还带不过来,哪里敢真的管学生,现在家里都这么一个‘金宝贝’,出了事还要我负责怎么办。”

  另一位汽车制造企业的工作人员高岗则表示,一方面,他们很欢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实习,每年还会留下一些“拔尖”人才。但是另一方面,企业的正常工作状态就是高强度、重复、加班,可是实习生会抱怨。“我们的工人都是两班倒,每天工作12个小时,你一个年富力壮的年轻人,为什么不能坚持。如果要从里面选择职工的话,第一关就是要好学吃苦能加班。”

   专家说法

   阳光下实习

   “需要政府、企业更多支持”

  自本报10月18日关注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习风波”以来,学生与校方还有企业,在实习教学中的认识分歧就成为热议话题。热议的焦点在于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权益维护上:是不是在实习岗位上充当廉价劳动力,是不是真的在实习中学到职业技能?

  对此,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学校安排学生实习,首要就是保证学生的知情权。职业院校的实习教学设计应该实行“全透明”运行,即学校、学生、实习单位三方透明,同时必须让学生参与实习教学课程的设计,而不是老师自己就决定了实习教学的一切。“现代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学生自治’理念,应该在职校生实习的环节中发挥更大作用。”熊丙奇说。

  另一方面,记者查阅发现,在德国,职校生仅有30%的时间在校学习理论,70%的时间在企业里的“企业教育中心”实习。企业教育中心与学生签订的是教育合同,而不是劳动用工合同,学生的实习教学和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转是分离的,这也避免了廉价用工、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政府还是要牵线搭桥,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一位职校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理解企业的为难,如果能够在政策上对接收学生的企业予以支持,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找企业难”的困窘。“比如企业成为职校实习基地后,可以获得什么荣誉,享受一些税收上的优惠政策。” (记者杜江茜殷航图据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