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广州人社“因材施政” :大学生残疾人 就业政策大不同

发稿时间:2016-10-24 08:56:25 来源: 广州日报

  街坊在社工的指导下上再就业培训课程。 记者莫伟浓 摄

  学历高、条件好的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如何帮扶?残疾人找工作局限多、不稳定咋办?被征地农民“学历较低、年龄较大、技能偏低”,如何稳定就业……就业创业工作已经连续5年成为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一直以来广州市人社部门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高校毕业生、大龄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残疾人等是人社部门就业工作持续关注的重点人群,实际工作中,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特点,人社部门也“因材施政”,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扶持就业。

  购买岗位吸纳 大学生重拾信心

  “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当然比较着急了。”2015年毕业的苏同学在广州一所重点院校取得了本科双学位,之后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但未能考上。2015年年底,苏同学开始找工作,前前后后应聘了10来家单位或企业,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苏同学所在街道的工作人员一直有跟她的父亲保持联系,当得知广州市人社局出台了政府购买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政策时,马上告诉了苏同学,并鼓励她把握住本次就业机会。最终苏同学被街道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聘用,在今年7月份上岗。

  荔湾区就业帮扶工作人员认为,苏同学学历较高、表达沟通能力较好,实现就业理应问题不大,但其从毕业后却近一年无稳定就业。通过深入分析,他发现其失业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就业目标不明确,参加研究生考试没有通过,就业目标未及时调整到位,使她对今后的定位产生了动摇和疑惑;二是就业渠道单一,考研失败后,其找工作仅依靠单一的网络渠道,对人才市场各类现场招聘会及其他的就业渠道尝试较少,获取的就业信息有限。在摸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业工作人员积极引导其树立就业新观念,并积极给予推荐合适的就业信息,争取帮助其实现就业。

  与苏同学有类似经历的还有罗同学。学习工商管理的她却一直想找设计方面的工作,不停地投递简历和参加面试,却一直没有消息。“之前比较固执地想找设计方面的工作,结果找不到,心情挺低落的。后来居委和社工到家里聊天,问我想找什么工作,跟我分析什么工作适合自己,劝我改变一下就业方向。”罗同学说,社工和居委多次给她推荐就业机会,今年6月份时,社工第一时间将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试点的机会告诉她,鼓励她去考试,还为她介绍了复习资料。

  今年7月,罗同学成功应聘到街道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现在发现这份工作也比较合适自己的个性。”罗同学说,新到单位时什么也不懂,手忙脚乱的,幸亏有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很热心帮忙,现在越做越顺心。“这份工作有很多学习机会,我会继续努力,好好珍惜,十分感谢政府部门给予这么多帮助。”

  荔湾区就业帮扶工作人员表示,成功帮助罗同学实现就业也是落实“就业携行计划”的帮扶成果,社工通过对其开展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树立就业信心、明确工作方向,而区、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也多方帮助其收集企事业单位招用工信息,让其顺利抓住就业机会。这也表明,政府在提供就业援助服务过程中,通过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需求、问题,帮助服务对象树立就业信心,是帮助其实现就业的前提,及时给予职业指导,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信息,是帮助服务对象实现就业的关键。

  量身订造方案 残疾人成功就业

  “现在有工作了,能凭着自己的能力赚钱,一家人生活宽裕些了,也过得有尊严了。”这是已年近五旬的肢体三级残疾人员卢先生的肺腑之言。卢先生家有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疾病的妻子及一双年幼儿女,就业前四口人每月仅靠不到1500元的低保维持生计。卢先生所在的天河区人社局为其量身打造就业方案,安排其参加就业培训、招聘会,由专人上门接送其去面试,最终为其觅得天河区城管局的公益性岗位。卢先生成功就业后家庭月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有了较好的保障。

  卢先生是天河区67名成功就业的残疾人中的一员。据介绍,天河区启动“爱心天河”行动计划,重点向有就业能力和意向的残疾人、大龄低收入、低保户家庭、失独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倾斜,提供量身订造的就业帮扶服务。针对残疾人就业存在局限多、层次低、稳定性差等客观实际,天河区人社部门通过建立就业信息库,精选优质企业组织召开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办涵盖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电脑操作等专业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班,全方位拓展残疾人就业安置渠道。引导参与公益性岗位就业、社区就业和居家就业,有针对性地将残疾人安置到包括机关事业单位、村改制公司在内的用人单位。

  这仅仅是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的一个缩影。广州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负责人介绍,全市正在努力构建高效便捷、覆盖城乡、精细优质的“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确保有就业需求的人都能享受到就近优质就业服务。完善空岗信息和求职者信息采集审核管理制度和管理效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质量稳步提升。

  此外,全市不断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新模式。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网上办理功能,减少审核流程,简化办事手续,逐步实现就业失业登记全流程网上办理。开辟了“三渠道”信息化就业服务。除了建设官方网站,还开通了市级求职APP,同时全面启动微信求职服务平台架设工作,努力打造多渠道专业线上线下联动求职平台。推进失业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统一使用档案系统进行档案业务处理和档案管理。逐步深化具有广州特色的“双到双零”就业服务工作(即:就业服务进家到户、就业岗位进街到村;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就业)。2016年1~9月,全市共举办“零距离”就业招聘会261场,进场求职人员12.67万人次,入场单位6558个,招聘岗位11.59万个,初步达成意向2.32万人,提供就业咨询服务2.35万人次。

  加大补贴力度 推动农民稳定就业

  林建文是南沙区鹿颈村的大龄农民(20年前被征地),以前以耕田为生,政府征地安置后,他自愿报名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并通过了招聘面试,现在在当地一家教育集团当保安。目前他每月有固定收入4000多元,公司还为他办理了“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谈到现在的收入,林建文说,以前务农收入时高时低,有时一场台风一年的辛劳就白费了,现在最大的好处就是收入很稳定,而且多了社会保障,儿子还在上学,“(收入)稳定了心里就踏实。”

  教育集团综合管理部的周经理十分肯定他的工作表现,他说,经过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林建文很快就掌握了安全保卫的工作技能,上岗就业非常顺利,而且吃苦耐劳、稳定性也强。集团很欢迎像林建文这样的转移就业的农民,因为他们年龄还不是很大,又是本地人,加上企业完善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更能稳定地留下来。

  针对被征地农民“学历较低、年龄较大、技能偏低”的特点,南沙区人社局出台的就业资助政策专门针对征地农民新增了实用性技能培训全额补贴、参加培训80元交通补贴、稳定就业200元/月岗位补贴和企业招用被征地农民一次性1000元补贴等政策,鼓励被征地农民提升技能和企业优先招用被征地农民。至2016年,南沙区已发放就业补贴资金5700多万元,惠及企业3800多家、劳动者4万多人次。积极就业政策激励劳动者进入企业就业参保人数达到了7.8万人,加快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

  稳定就业是人社部门努力的一个方向。为此南沙区人社局率先确立“就业参保”为考核重心,将落实参保作为评价促进就业效果的重要指标,区别于过去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为主的考核重点,新的考核指标更利于从源头推进充分就业和保障稳定就业,也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全区就业整体状况。此外,南沙人社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指标考核,社会组织参与评估还有奖励金,引导社会组织由“被动承接”转为“主动参与”。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南沙推动区域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质量大幅提升、就业稳定性逐步增强。就业参保人数逐年增长,2016年初区户籍劳动力进入企业就业参保达7.8万人,占全区户籍劳动力23万人的33.9%,自2013年启动劳动力进入企业就业参保统计工作以来,3年内增加了5.7万人,增幅达271%。在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有效实现充分就业并趋向稳定就业。

  全市“就业优先” 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部分劳动者就业困难、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质量亟待提升等社会问题仍不断凸显。需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具体来说,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就业的投入,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同时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着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截至今年9月底,广州市新增就业人数25.0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25.25%。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6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77.8%;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8.08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2%,控制在3.5%的目标以内。2016届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6.48%;全市人社部门共扶持成功创业约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约8.04万人。全市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

  前述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统一部署,把握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大力扶持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和引导各类人群创新创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促进就业扶持补贴政策,继续加强各级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扎实开展创业培训。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尤其是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文/何颖思)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