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德波参加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本人供图
攻克难关,在战胜困难中领略科研创新的乐趣
科研本身是枯燥的,能有一定的科研成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程德波的科研之路可谓是困难与希望同在。
“最初阅读外文文献很吃力,抓不住文章的重点,理解不好作者的思路,对数据挖掘算法的一些概念也理解得不够准确,但我深知困难只是暂时的。”他带着这份坚持和乐观在科研的路上闯荡。
研一下学期刚过近半时,导师张师超教授让程德波和实验室同门共同负责完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科技创新问题——k最近邻算法关于k值难以取定的数据挖掘的公开难题。
“刚拿到问题的时候,老师只是给了十几篇相关的文献,让我们阅读一下,找找突破口。我们几个学术小白,在科研创新中近乎一窍不通,除了加班加点,就是阅读大量文献夯实自我。”程德波如是说,一个星期过后,他们仍然束手无策。
“当时大家心里满是疑惑,觉得老师应该给我们一个简单的问题来展开研究,这么难的问题着实无从下手,仿佛再怎么坚持也看不到希望。”程德波回忆说。
事情一波三折,就在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对老师给的文献再次进行仔细研读时,找到了一篇详细介绍稀疏表示可以有效保存数据的主要特征,这与k最近邻要选择k个最相关的临近样本有着非常相似的联系。
然而更复杂的问题已经悄然闯入,数学模型怎么搭建才可以把稀疏学习很好的利用在k最近邻算法?用什么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程德波和伙伴依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在周末的讨论会中,程德波将所遇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研讨进展给老师和实验室师兄进行了详细汇报。老师将遇到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并将他们汇报的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方案和任务安排,这使得队员们对k最近邻算法关于k值难以取定的难题有了一个具体的方案。没过多久,k最近邻算法关于k值难以取定的学科难题终于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解决了。
“创新在于坚持了一些看不到希望的事情,坚持了才有希望。”在经过充分的实验和理论验证后,程德波和团队成员将科技创新成果用英文书写成了文章,投稿于数据挖掘的国际性会议(ADMM会议)上。“由于方法新颖,并且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我们的论文在国际性的数据挖掘会议上被评为最佳论文。”程德波说。
“当时在挫折面前我们百折不饶的向前勇敢的迈出了一大步,选择了坚持不懈的同困难作斗争,同时也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张师超教授和朱晓峰教授的悉心。”领奖的那一刻,程德波和伙伴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在笑容与泪水交织的颁奖台上,程德波说出了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