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设计繁复的大学跑步软件有何用
跑步软件的细节设计看似繁复,但学生只要将手机交给代跑人,代跑人照章跑步,一切又都不成其问题。因为不认可规定,学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应对。
据报道,长沙师范学院新学期引进了一款手机运动软件,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完成120公里的跑步里程数。令学生头疼的是,打卡记录还将与体育课成绩挂钩。因此,伴随着新规开始实行,校园里一种新的业务也应运而生,替人代跑,5元一次,打卡付款。(《北京青年报》10月12日)
对学校此举,学生爆料称“学校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完成120公里的跑步里程数”,而据该校宣传人员介绍,软件的安装和跑步打卡并非强制,学生获得体育平时成绩,也有其他课外活动可以选择。但是,5元代跑业务的随之而起,让人不得不仔细审视这项新规定。
学校鼓励学生跑步没错,问题在于,跑步打卡的形式有待商榷。学校不仅规定了里程、速度,还明确了具体点位、每天上传成绩的限额,如此煞费苦心的设计,让跑步更像是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而非锻炼身体。
而5元代跑业务的催生,也无异于是对跑步打卡的打脸:跑步软件的细节设计看似繁复,但学生只要将手机交给代跑人,代跑人照章跑步,一切又都不成其问题。因为不认可规定,学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应对。
应当承认,高校体育课向来是“开小差重地”,而在大学生体质普遍下滑的形势下,也需要督促大学生锻炼身体,这也是体育课的职责。就长沙师范学院的该项课程而言,每学期120公里的里程数并不算多,学生如果能跑下来,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要知道,跑步的重点在于迈开腿,而不在于你怎样跑、选择什么样的路线跑,强迫学生以就校规,多少有些不合理。
有人说,跑步打卡即便是强制也很有必要,因为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体魄。但是,任何一种良好的初衷,都不应以单方面强制的方式实现。如果学校将这一跑步软件引进体育课时,更多地征求学生的意见,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代跑打卡的闹剧?(王言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