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海归回国后烦恼更多 解决家庭矛盾还需多沟通

发稿时间:2016-10-12 08:44: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标题:归来后的更多烦恼

回国后,彭逸豪为了实现律师梦想,经常到图书馆进修。(受访者提供)

 

  回国后,海归与父母的观念差异,已经不能仅以“代沟”形容。年轻人希望保持自己独立的生活环境,家人希望恢复盼望已久的安定的家庭格局。文化上的认同与冲突交替显现,打破了刚刚归来时那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择业时

  会产生不同的意见

  大多数海归都希望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工作,而父母却担心子女会走弯路。他们希望儿女选择一份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工作,从而过上安稳的生活。如此一来,冲突难以避免。

  杨帆曾就读于西班牙莱里达大学,现在一家私企做国际贸易,主要工作就是“跟单”。“我过去一直想找一份外派工作,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因为他觉得那不安全。”她说。在父亲眼里,稳定而长久的工作才是最佳选择。“刚毕业回国的时候,父亲还曾要求我去找一份幼师工作。但最终因为专业不对口,考试也没有通过,只能作罢”。像杨帆这样,因择业观不同而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海归还有很多。刘晟(化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曾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主修传播与媒体专业。因为酷爱摄影,所以在回国后不久,刘晟便在厦门的一家艺术摄影中心开始实习。然而父母对此并不支持。“我的父母一直希望我找一份像教师那样稳定的工作。但我的兴趣是摄影,我希望以后能够在摄影领域发展,而不是违背自己的意愿去选择那些我不感兴趣的事儿。”刘晟说道。

  家人为啥非要干预孩子的选择?因为父母觉得海归的想法不合国情。

  彭逸豪学的是国际商贸法,想成为一名律师。他曾就读于英国杜伦大学,回国后在找工作的问题上,与父亲产生了一些矛盾。于是,他选择到上海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希望凭借自己的实力在职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父亲却认为彭逸豪对职场的认识太过于理想化。“我父亲认为一份好的工作需要靠人脉关系,一个没有根基、没有人脉的应届毕业生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凭借自己的摸索,容易走弯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关系为我找一份好工作。但我认为找工作应该出于自己的兴趣,我相信以我的能力足以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彭逸豪说道。

  择偶时

  与父母分歧更大

  工作确定之后,单身的海归还要面临择偶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父母总担心子女“遇人不淑”,试图“包办”他们的婚姻。相比之下,找工作时候产生的矛盾,要算“温和”多了。

  刘晟说道:“在选择人生伴侣这件事上,我和父母的分歧还挺大的。父母会经常给我介绍对象,并试着让我们多接触。他们认为只要对方能持家、孝顺即可,双方感情则可以慢慢培养。而我却希望遇到与我互相心仪并且兴趣相投的人。”刘晟是家里的长子,父母自然格外关心他的人生大事。但是每当父母提起要给他推荐对象时,刘晟都会选择回到自己的房间,以沉默的方式抵抗。

  即便是生活气氛“民主、自由”的家庭,在婚嫁这样的大事上,意见也不可能完全合拍。

  对于选择人生伴侣这样的大事,杨帆称父母会“尊重”她的决定。但是,父母也没闲着——希望她能找一个家庭条件优越、工作稳定的伴侣。“这跟我的想法不一样。我现在对那些有过出国经历的人更有好感,因为彼此有共同话题。但是我父母认为出国学习的人毕竟只占少数,想要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海归就更难了。”杨帆说。

  解决冲突

  理解沟通是关键

  海归面临的家庭环境,常常是父母既望子成龙,又从来没有“浸入”海外生活和接受异域文化;两代人之间原本就存在着代沟,而海归长期海外独立生活的经历又加大了与亲人间的观念差异。

  应该如何化解?杨帆根据自己的经历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沟通。多和父母谈谈自己的想法,争取他们的理解。“尽管很多时候,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但是多和他们交流,告诉他们我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有哪些实力。他们其实是会试着理解我们和支持我们的。关键是通过努力工作,去向父母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杨帆说。

  在问及应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时,彭逸豪说:“父母总习惯用他们的传统观念来引导我们,有时候冲突难以避免。要改变父母的价值观念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如先妥协,然后用实力说话。在这中间,学会理解父母也很重要。”

  理解和沟通的过程,也是留学归来后再次成长的过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10日 第 06 版)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