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7年上海高招将从“招分”向“招人”转变
9月12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在上海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媒体座谈会上表示,从2017年高考开始,上海的高招将从“招分”向“招人”整体转变。
时间倒推至2014年,当时上海市和浙江省成为2017年高考改革的最先试点省市。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改革方案,从2017年开始,上海高考将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成为此轮高考改革最为敏感、也是最受公众关注的话题。高招参考这一信息到什么程度?这个信息如何确保有差别性?综合素质包括哪些方面?具体如何录入相关信息?真实性、客观性和公平性如何保证?
今天上午,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大4所上海“985”高校正式对外公布在高招中运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办法。
综合素质评价让每个面试官“更懂你”
据了解,综合素质具体包含品德发展与公民素质、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修养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几方面内容。
每一方面都有相对应的指标。比如公民素质部分,对学生社会责任心的考察是一个重要部分,学生所在的学校负责通过各种途径的实践、校园活动或志愿公益活动,评估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并录入到上海市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中。信息上传到平台后,并不会形成具体的“分数”。它在平台中呈现的形式,是一条又一条的信息。
到了高招季节,各大高校将会在综合评价录取、自主招生、普通高考录取等各种招生录取过程中运用这些评价信息。
比如,1名学生的理想是复旦大学数学专业,在按照高考成绩进行投档后,他的资料自动进入复旦大学。之后,数学系面试官在面试时,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名学生高中三年的综合素质表现。这种“表现”不是一个个分数,而是一条条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运动的信息。“体现的是一名学生高中三年学习、实践、甚至搞小发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说。
丁光宏举例说,复旦在面试环节要求每名教师对自己面试的10名学生进行优劣排序。如果有两名学生,一名分数略低三四分,是学校篮球队队长,且在高中期间参加过科技活动,虽然没获奖,但每次研究都在认真做;另一名学生分数略高三四分,但高中期间很少参加各类活动,刷题时间居多。
这两个人,丁光宏说,前者在面试官心目中的地位一定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