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教育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 >> 正文

啃“国家级硬骨头”的科技人才养成记

发稿时间:2016-08-09 08:53:5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一名中科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科研人员在进行观测。该站是国科大依托中科院研究所建立的11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之一。关凤林/摄

  “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继续保持干一番大事的抱负。你们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就是想有所建树、有所成就、有所贡献。这是你们当年的抱负,是你们的初心……”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在国科大2016年研究生学位授予仪式上,对1万多名毕业硕士生、博士生提出了希望。

  众所周知,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提出之后,如何培养出顶尖科技人才,已经成为科技界、教育界等都关心的大事。

  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国家发展已经进入“十三五”,而在“十三五规划”中,人才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并置于极高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上也提出:我国科技队伍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这是我们必须引以为豪的。但是,我们在科技队伍上也面对着严峻挑战,就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以及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探讨什么是适合我国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之路。

  “科教融合”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有人说,人才的培养不就是教书育人那点儿事吗?其实,并不那么简单,尤其是顶尖的科技人才的培养,绝不是办几所学校传授知识那么简单。

  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中曾有这样的情节:郭靖带着受伤的黄蓉寻求瑛姑的帮助。瑛姑却先考了黄蓉一道算术题:“将一至九这九个数字排成三列,不论纵横斜角,每三字相加都是十五,如何排法?”黄蓉虽然只有十几岁,却自幼受父亲黄老邪教导,当下诵出歌诀,并在沙上画了一个九宫之图。瑛姑看后面如死灰,叹道:“只道这是我独创的秘法,原来早有歌诀传世。”

  这段情节告诉人们,做研究如果没有名师指点,如果不了解该领域最前沿的进展是什么,再努力也不一定能领先。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拼命努力,但问题的关键是:未来是什么?

  所谓顶尖人才,不一定全部能够创造未来,但至少应该明晰所研究领域最前沿的东西是什么、知道未来方向的人。

  “发挥高水平科学家的优势,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是世界通行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王颖教授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

  王颖介绍说,美国的洛克菲勒大学是诺贝尔奖产出率最高的大学,已经有23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20位科学家获得美国的最高科学奖拉斯科奖。而钱学森先生学习和任教的加州理工学院,有31名毕业生获诺贝尔奖。这两所大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身的科研水平极高,而正是高水平的科研带动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洛克菲勒大学甚至直接把“Learning science by doing science”(在科学工作中学习科学)奉为教育理念。

  丁仲礼院士曾经对媒体直言,最顶尖人才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的。我们缺少站在学科最前沿的大师,缺少巨人,没法让年轻人站在他的肩膀上往前走。“我现在没有巨人,但是我有高个儿。高个儿培养出来的学生比你更高,慢慢地就会变成巨人。作为校长,你能不能把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组织起来提供给学生,你能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放在第一位,这很关键”。

 

 

责任编辑:崔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