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就是他们的家
胡笑添科研照。本人供图
在进行科学实验阶段,为了保证实验安全,团队成员都相互照应着。“实验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第二天又继续重复前一天的工作。”胡笑添说,直到现在实验室里还流传着他们三个月没有下实验室的传奇故事。
“他头两年几乎就是在实验室中过的,实验室就是他的家,是他把这个家慢慢搭建起来。”团队张霖说。
从一开始的三个人,到如今也已经扩大到了几十人,“家庭成员”不仅在增加,实验器材也愈加精密高端。从两间不大的实验室,到现在的各种高端仪器,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只有胡笑添和他的队友们知道。
在导师的指导和建议下,胡笑添接下了被称为“最困难的”湿法印刷工艺探索的主导权。“当时,国内湿法加工光伏器件的研究基本为零,困难重重,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胡笑添说。
“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精专的领域,互相帮衬合作。”在翻阅了大量相关论文并通过与具有印刷工艺的设备厂联系后,胡笑添找到了愿意一起研究的公司和高校,并立马组织了十余人的学生研究团队。
因为没有经验,只能从零开始。他们最初只能不断地设计和模仿外国先进技术工艺。有了一定经验后,胡笑添便开始了从设备到墨水和基材,再到印刷模式等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工作。
三年不分昼夜的埋头苦干终于换来了回报,由胡笑添及团队自行研发印刷的透明导电薄膜,其性能完全超越了传统铟锡氧化物导电薄膜,并实现了大面积化生产。
他们使这项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更称得上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发明。“三五年内必然投入使用”,自信的胡笑添如是说。
2014年,他还以团队第一人身份对电池器件进行第三方认证,效率达到9.23%,是当时单节有机太阳能电池世界最高效率。“在之后的‘光电梦’中,我还有更大胆的设想,运用3D打印技术生产光电器件,快速生产并降低成本。实现量产的那一天,已经渐行渐近。”看到成果的胡笑添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