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复旦大学团体捧得挑战杯(左七为李君)。本人供图
团队力量是一盏时刻指引前方的明灯
李君坦言,至今所取得的成绩与团队合作是密不可分的。“科研离不开合作和互助,我的师兄师姐们毫无保留的教会我很多科研知识和方法。”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实验室大家交流合作的氛围,“我刚进实验室的时候,研究生师兄师姐都不会把我看作本科生,会毫无保留的教给我各种技能。郑老师更是告诉我可以把自己当作研究生,充满自信去做科研,多和师兄师姐们交流合作,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
在科研的道路上,需要具备广博和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主动的态度是首要条件。当实验遇到瓶颈时,李君会和导师和师兄师姐们反复讨论,理清思路,摸索解决难题的方法。这让她也体会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和来自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科研探索和交流中,她逐渐对能源课题感兴趣,将超晶格材料的合成方法与课题组的电催化研究方向相结合,开发了利用太阳能进行人工光合作用的超晶格材料的全新的课题方向,并凭此入围复旦大学本科生“莙政项目”研究计划。
2015年这一年间,李君不仅在JACS上发表了论文,还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美国材料学会的秋季年会并作口头报告,更是在全国“挑战杯”中获得了特等奖,申请了学术科技创新奖,可谓是丰收的一年。对于自己的成绩,李君谦虚地表示,“挑战杯”的汇报其实是三年科研结果的总结,是厚积薄发的成果。
2016年,李君获得了中国青少年创新科技奖。8月22日,作为获奖代表,李君光荣地站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发言。对于自己获得的成绩,李君说:“我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帮助,除了专业上他们对我倾心的帮助,他们的刻苦努力也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