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9月5日电(通讯员 华一丹)7月7日至8月20日,苏州大学医学部“关注民生,医药惠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苏州、宿迁进行了调研。
自2011年“鱼精蛋白”短缺事件以来,多种基本药物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过程中最突出、最尖锐的问题。而近年来,多方政策也在从控制基本药物价格和保障基本药物生产生存的角度维护基药制度的推进,但基本药物的短缺问题究竟能否得到根治仍然有待考证。因此,苏大“关注民生,医药惠民” 团队为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在江苏省的实施现状,民众对于基本药物、廉价药、低价药的认知情况和用药心态,进行了普通民众眼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课题研究。
初期准备,为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该团队从2月课题立项至7月初,先后完成了实践的初期准备工作,包括了文献资料的查找,预调查,基本软件及义诊的培训。
2月到3月,各成员研读了相关文献,以便了解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制度及其施行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和遭遇的困境。4月,整理分析了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数据资料,初步了解了基本药物制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5月,团队在苏州多个城区进行随机采访试点,确立调研方式的可行性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6月,根据试点采访的结果,选取了代表药物、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的基本雏形。7月初,团队则学习了SPSS等统计软件,熟悉统计学整理与处理方式,同时为了义诊活动顺利展开,团队也进行了相关培训。
实践团队队员学习调研背景知识
实践团队队员训练血压测量
走进社区,了解民众用药心态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训之后,“关注民生,医药惠民”团队正式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7月10、11日,团队一行分别来到莲花新村和娄葑敬老院进行义诊与医疗常识宣讲活动。在去之前,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大多数老人的子女平时都在外工作,只留下老人在家里照看孩子,而他们对医疗知识有所缺乏,平时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是特别在意,很多老人患有高血压,劲椎疼痛,肩周炎等疾病,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成员们为他们准备了血压的测量和推拿按摩。在测量血压和推拿按摩的同时,还有一些成员们向来参加活动的居民们发放并讲解关于常用药一些相关知识以及防蚊防暑小妙招的宣传单。
在与当地居民的谈话中发现很多人表示,一般一些小毛病就自己吃吃药,顶多去社区医院看一下。而一些上了年纪的则更多地会去选择喝姜汤治感冒,烧酒浸杨梅治肚子疼等长久传下来的“民间方法”来对待,根本不会去看医生。
团队深入社区进行居民义诊
团队队员走访社区进行常用药品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