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自信心不够,以致孩子的成绩总是停留在现在的水平。
李女士说她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在中上游,想让孩子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所以一直很关注孩子的学习。她慢慢发现,孩子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信心不够,所以她就尝试着多次表扬孩子,可孩子并没有好转,甚至有的时候还非常反感妈妈的话,全然不把妈妈的良苦用心当一回事,李女士一直很烦恼。
其实李女士的这种烦恼大多数家长也遇到过,关键在于她的表扬方式不对,孩子有辨别能力,家长的那点儿“伎俩”是很容易被识破的,况且孩子也知道自己所做的哪些事情肯定会得到家长的赞赏,哪些事情家长肯定会反对。
孩子为什么缺乏自信心
孩子缺乏自信心,必有其形成的原因,只有找到了病根,才能药到病除。病根从哪里找呢?还得请家长反思自己。
一般说来,孩子缺乏自信心,是源于家长对孩子过度关爱和保护,或是对孩子斥责和批评过多。家长的这两种教育方法虽然不同,其教育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
过度保护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独苗苗”现象的普遍存在,孩子变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也自然成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 姥爷的聚焦中心,六双眼睛时刻关注着小宝贝的动静,惟恐有点闪失。加上小孩子的能力本来不足,做任何事情笨手笨脚,动作又慢,很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的心 理。大人在一旁看着,情不自禁地发急,往往自己动起手来越俎代疱。
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也不会干,于是家里的六双手更“有理由”抢着包办代替,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一切权利。孩子无从学习动手做事,他的自信心也越 来越没有了。家长过度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手段。比如,不让孩子出家门“闯祸”,偏说什么“外面有大灰狼”,“有坏人要把你带走”的谎言,使孩子只能老 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这样孩子是变得听话了,可是,他的自信心也吓得没有了。
过多批评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攀比,恨不得将所有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一人身上。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当然实现不 了,于是,孩子常常挨骂:“你真笨”,“你怎么样样不如别人”,甚至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都能从家长的嘴里喷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能培养出有自信心 的孩子来呢?
为孩子缺乏自信而烦恼的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你的教育方式。
对每个孩子都要一分为二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为,孩子特点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比如,每个孩子的先天遗传基因不同,后天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环境、生活给养、生存空间、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千差万别,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反映到孩子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可是,许许多多家长忽视了这个事实,总以为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也能行。千万不可以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去为难孩子,给他施加压力。这样做必然是自讨苦吃,也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尤其是许多家长往往只盯住自己孩子的短处和缺点,所谓“恨铁不成钢”,而对于他的长处和优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说什么“成绩不说跑不了”。人们常常可以听到孩子的强烈抗议声:“我什么优点都没有吗?”“为什么老批评我?”应该承认,孩子也有优点,只是家长没有说,或是不去注意发现而已。对孩子 的批评,也有冤枉或不恰当的地方,只是很少有家长认账,更少有敢于放下架子认错的。
客观看待自己的孩子
作为家长,要客观地看待孩子真的很难。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可是很多家长是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很少深入孩子的内心。例如:孩子在数学方面比一般的孩子要差,所以母亲用了最大的力气来帮助孩子补数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母亲失望了、愤怒了。母亲失望和愤怒的原因是不能接受孩子的现状,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在数学方面的情况一定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哪个孩子会故意把自己的分数考低,如果孩子已经尽力了,母亲就要接受这个现实,除了耐心的给予必要的帮助,不要再把失望和愤怒挂在脸上了,因为你的孩子同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孩子,就算有人用一个数学打百分的孩子与你交换你也不会换的。她也许不是为数学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她肯定有更重要的使命,就象姚明是为篮球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一样。
关注孩子真正的进步
家长要找到表扬的最佳时机,针对孩子学习中真正的进步,家长会不会表扬比表扬多少次更重要。家长1次恰到好处的表扬要比泛泛的表扬10次有更好 的效果,家长往往只是看到孩子的分数有所上升才给予其表扬,但是事实上他真正的进步作为家长的你是否看到了呢?孩子最近的两次考试分数一次高,一次低,是 该表扬第一次呢还是该批评第二次呢?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如果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脾性,对家长的表扬司空见惯,表扬就起不到丝毫鼓励的作用。针对孩子的这两份 试卷,高分固然应该给予表扬,怛低分也不一定就非得批评不可,表扬的标准不是固定的,也不是绝对的。孩子的分数尽管降低了,但是通过仔细分析他的试卷,因 为粗心马虎而丢失了本应该能轻松得到的分数,家长可针对性地表扬孩子确实是努力了,表扬孩子的做题思路极富创造性,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 会知道自己哪儿出了问题,下次如果孩子确实在这方面有了改进,家长可以再继续鼓励孩子。家长不能单纯以成绩来评判孩子,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出乎意外”的表扬
有时候,“出乎意外”的表扬会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9岁的李宏在班里成绩很差,平时自然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然而新学期开学后情况就开始变了。开学没多久,新来的班主任突然点了李宏的名字,不过 这次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表扬了他。原来李宏每天早上都提前来到学校,在擦自己桌子的时候总是连同桌的桌子和椅子也给擦得干干净净,有时值日生忘了擦黑板 或黑板擦得不够干净,李宏都会主动去擦干净黑板。班主任很细心地注意到了李宏的这些细节,在同学面前表扬了他积极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总是默默无闻地为 班集体做贡献,李宏当时很不好意思,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会得到老师的表扬。由此李宏的信心多了一些,在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下,李宏的成绩也慢慢提高 了。
表扬的目的要明确
为了激励孩子进步,表扬的目的要明确。不能将表扬的原因归因于孩子这次考试成绩比某某同学好或让老师在家长会上点名表扬了等,这样会给孩子误 导,将孩子引向与他人竞争或讨同学、老师喜欢等方面。对孩子的表扬应该严格限于孩子的进步和优点,以此来将孩子的意识引向重视能力、态度、品行和创新等方 面。值得老师和家长注意的是不要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评判孩子及孩子的表现,否则就很可能让孩子变成“看家长、老师脸色行事的小滑头”。
切忌陈词滥调
日复一日地用一套表扬的措辞,孩子都可以背出来了,用同样的词语来表扬孩子,孩子从内心肯定不会接受甚至会有失落的感觉,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再 在乎家长的看法,失去了跟父母沟通的信心。表扬不只是说称赞的词语,它应该是让孩子能够亲切地体会到家长真的对他们的进步给予了关注和全面的考虑。同时家 长也应该注意内心的满意与口头上的表示应该是一致的,不要给孩子家长只是假意表扬来鼓励自己的印象,否则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孩子希望得到的是一种真 实的表扬。
家长不必过分注意辞藻或过分渲染,简练而直白、自然而坦率的表扬要比那些夸张、戏剧性表演的表扬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除了口头表扬之外,若家长能够辅以适当的表情和身体语言,那么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表扬的效果会更强一些。例如,家长以赞许的目光注视孩子和拥抱或亲吻孩子会加深两代人之间的默契程度,让孩子感到更加欣慰。
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靠孩子自己的力量生活,不放弃、不气馁,就能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