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过老师给一页汉字评分的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78分和84分的差别在哪里。我不关心别的小朋友得了多少分,也不在意自己每天的分数是涨是跌。对于“七八十分”这个水平,我觉得已经很高了,虽然不是100分,但也占到了100分的大多数。我总是兴高采烈地告诉妈妈:“我今天又拿了高分。”
对于我的志得意满,妈妈却很少给出积极回应。终于有一天,她兜头泼了我一盆冷水:“你才拿七十几分,高兴什么?你看看别人家的小孩!”
我愣住了,心想:我虽然得分没别人家小孩高,但也并不低啊。但这句话我始终没说出来。
我的世界改变了。在那天之前,我要对自己满意,只需达到自己的标准就行;在那天之后,我开始知道世间有另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在无数人与人的比较当中自然形成,客观中立,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在这样强大的客观标准面前,“我自己的标准”一文不值,永久失效。
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作为小学时代的优等生,我没太为达标、考试担心过。但我妈依然对我十分不满,因为我总是鬼使神差地拿不到100分。这种不满在我六年级那年达到了顶峰:小升初的竞争那么激烈,满分300,得考到290分以上才有进省重点的把握。全班第五、第六这种名次实在让家长睡不着觉。然而我的数学考试成绩,总是95、96、97、98……连99.5都考过两次,就是考不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