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张丽娜 吉哲鹏 刘美子 徐博) 面对2014年即将来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代表委员们期待打碎大学生就业各种职业规划“拼图”。高校就业率拼数字闪现出虚假繁荣,大学生找工作“拼爹”制造新的不公,工作好坏全凭拼运气破坏了教育本质。
拼数字,拼出就业虚假繁荣
【现状】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然而各地公布的高校就业率却依然很高,多数都在80%以上。
【学生心声】
不少学生反映,学校对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存在一定“水分”。只要弄到一个盖好章的就业证明,就算一个就业率。
【代表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专家朝克说,有的高校出于生存需要,诱导学生就业造假,而教育主管部门出于政绩需要,往往也不会主动严查就业率造假。国外高校是在学生就业一年后再进行就业率统计,统计口径非常严格,由人力资源部门或第三方评价机构操刀。“希望就业统计回归到以就业质量为标准,这样才会倒逼学校调整专业和招生制度。”